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果实累累》教学设计 课题 《果实累累》 单元 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果实累累”位于“艺术与传统文化”学习领域,是学生在学习了《蔬果飘香》《花团锦簇》之后,对中国画幅式、题材与情感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教材在内容结构上,从欣赏清代任伯年《枇杷山鸟》、居巢《荔枝图》等经典,引导学生观察画家如何通过构图、留白、题款表现“春华秋实”的情感与吉祥寓意;在知识点上系统梳理中国画常见幅式(条幅、斗方、横幅、扇面、中堂、条屏等)及其审美特点;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体验毛笔、宣纸、水墨特性,用勾勒、点厾、晕染等方法表现果实质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果实累累”中国画微展览,完成选题、分类、海报、导览等任务。本课是传统文化与美术实践深度融合的范例,通过“赏—学—做—展”的闭环,让学生感受中国艺术“托物言志”的审美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提升创意实践与合作交流能力。 4.文化理解:感受中国画家“春华秋实”中的吉祥寓意与生命哲思,理解中国画“借自然抒人情”的东方美学精神。 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处于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末期,观察力、合作意识增强,乐于接受任务驱动式学习。学生的基础状况良好,已在前一课掌握中锋、侧锋及简单调色,但对水分控制、画面留白、提款布局仍显生疏;大部分学生能口头描述作品“好看”,但缺乏用“疏密、呼应、对比”等专业词汇评析的能力;部分学生具备初步信息化素养,可借助Pad拍照、制作电子思维导图。在需求上,学生内心希望作品被“展出”,获得同伴及家长的认可。存在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果实造型易概念化,缺乏立体感;二是合作策展时角色分工不清,时间规划薄弱;三是文化理解停留在“像不像”,难以体会“借物喻情”。 重点 说出并辨认6种以上中国画幅式及其适用场景。 难点 运用勾勒、点厾、晕染等综合技法,表现1—2种果实的形状、色彩与质感。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春种秋收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讲解果实是自然时序的见证,承载丰收喜悦与生命传承的文化寓意。春景花卉与秋实果实的意象对比,体现“春华秋实”的生命哲学。展示齐白石作品樱桃教师讲解春华秋实,画家们在作品中寄托了丰富的情感。欣赏中国画名家的花卉蔬果作品,认识不同的中国画幅式。 学生朗读学生欣赏画作 利用诗词和照片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新知讲解中国画幅式认知扇面(团扇/折扇)、册页(小巧成册)、条幅(长条形悬挂)团扇折扇册页斗方条幅中堂条屏2.艺术欣赏枇杷山鸟图[宋]林椿 北京故宫博物院荔枝图 居巢广州艺术博物馆蔬果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教师讲解幅式,三幅作品分别对应什么幅式幅式:中国西幅式类型丰富,常见的模式有长卷、扇面、斗方、横幅、中堂、条屏等。3.实践练习展示思维导图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策划一场“果实累累”中国画作品展。A.教师讲解绘画技巧果实画法技法写意柿子:中侧锋画果身,墨色画果蒂,分染曙红+藤黄,“分”字排柿叶。简易苹果:曙红画半轮廓,整体填色,藤黄+花青调绿色画叶。B.教师展示所需工具工具材料:毛笔(大小兼毫)、颜料(藤黄/曙红/赭石)、生宣卡纸。V.教师讲解创作流程选题构思:选择吉祥果实题材幅式确定:参考名家幅式特点技法实践:临摹名家笔法个性表达:融入新年画色彩注意:笔墨浓淡、前后遮挡、预留题款位置。D.教师补充讲解融入传统年画元素核心元素:石榴(多子多福)、葡萄(一本万利)、柿子(事事如意)、白菜(百财聚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