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妙笔生花》教学设计 课题 《妙笔生花》 单元 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材以“牵牛花”这一学生熟悉的植物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观察、写生到临习名家作品,再到创意拼贴,完成由“看—想—画—创”的完整学习链。教材突出人文主题:以牵牛花象征“友谊长久”切入,渗透传统文化中托物寄情的审美观念;通过欣赏佳作如居康《牵牛花甲虫》(1873,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感受晚清岭南画派“艳而不俗”的设色特点。要求学生先观察,做铅笔画小稿,再运用毛笔临习并掌握拼贴等综合表现方式。教材既重传统中国画笔墨体验,又倡导现代材料与形式的创意表达。通过“做一做”“展示与交流”“学业评价”等板块,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4.文化理解:了解牵牛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友谊、顽强、朝气),感知“一花一世界”的东方审美精神。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9~10岁)该阶段儿童处于“图式期”向“写实萌芽期”过渡,观察力、手部精细动作迅速发展,乐于尝试多种材料,但对中国画笔墨韵味及构图意识仍较陌生。在生活经验上,学生们在校园、社区常见牵牛花,能说出“喇叭形”“藤蔓缠绕”等直观特征;在技能储备上,之前已学过简单的线描写生,会使用剪刀、胶棒进行拼贴;对毛笔、宣纸的特性仅停留在“曾经用过”层面。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指导学生完成拼贴材料的肌理与色彩碰撞,在欣赏名家作品时,能有“原来可以这样画”带来的启发,在学生将作品完成后,有一种“开一次小型花展”的仪式感。 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牵牛花藤蔓的穿插关系及叶脉、花冠的层次表现。 难点 毛笔水分控制与“一笔见浓淡”的笔趣体验。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诗词导入部分展示诗词《牵牛花》宋/危稹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著处芳。应是折从河鼓手,天孙斜插鬓云香。展示牵牛花图片,简单介绍牵牛花的特点 牵牛花的花瓣或呈钟形,似喇叭,以蓝色或紫色为主调,还有洁白、粉红等变种,色彩缤纷。 学生朗读诗词并了解意境 利用诗词和图片的形式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新知讲解牵牛花小档案图片:整株牵牛花线稿(标注花冠、萼片、藤蔓、掌状叶)文字:喇叭形花冠 | 藤蔓缠绕向上 | 清晨开放,象征朝气与友谊教师介绍花的寓意继续普及牵牛花的生长环境牵牛花偏爱阳光充足的环境,常常选择攀附在树木、篱笆或花架上,顽强的生命力使它们能在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茁壮成长,花朵相互依存,象征忍耐与坚韧。在自然的怀抱中,牵牛花不断攀升,展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2.名家欣赏① ——— 居康《牵牛花甲虫》全图 + 注解带领学生观察画作,从颜色、构图等角度让学生介绍作品旁白提示: 晚清岭南画派 色彩“艳而不俗”的秘密:花青+胭脂+留白 草虫点睛,画面生动② 娄师白现代变体并列对比:居康(传统) vs 娄师白(现代简洁)提问泡泡: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增加学生的互动3.实践练习A.小练———铅笔起稿步骤 3 连拍:① 画椭圆花筒 → ② 加五裂花冠 → ③ 画藤蔓“S”形穿插提示:轻线条,先结构后细节展示步骤图片:按顺序播放,让学生对照练习创作B.毛笔体验:临习小目标花冠有浓淡藤蔓有转折叶子三五成组步骤详解:1.用毛笔蔽曙红,以侧锋画牵牛花2.用毛笔蘸墨,以侧锋画牵牛花的叶子3.用毛笔蘸浓墨,以中锋画牵牛花的叶脉和藤蔓4.调整画面,在适当的位置题款返回前一页,学生进行临摹部分作品展示 笔尖蘸胭脂,笔肚淡白粉 → 一笔浓淡 藤蔓中锋,提笔转侧锋C.创意升级———拼贴牵牛花材料: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