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学基本理念有三: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联系第四单元所讲的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环境、人文主义的教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 相对于其他版本,本课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将两次工业革命看作一个整体来阐释,内容增加,而且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增强。 “工业革命的背景”,在初中已经讲过,内容主要涉及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角度,概括性强,不是本课的重点,但还是要做一些简要介绍。 “工业革命的进程”,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突出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介绍。 【教学目标】 1、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的认识,培养从正确的角度来对工业革命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3、充分利用史料信息分析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4、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发明等基本史实,从而深刻理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能力。 5、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利用历史与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追求与家国情怀。 【设计思路】 结合课标及教材内容,本课设计思路如下: 核心问题:工业革命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学习环节一:导入 学习环节二:工业革命的背景 通过背景分析,理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 学习环节三:工业革命的进程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工业革命的拓展。 学习环节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史料分析,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生活、世界格局、个人命运等方面阐明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主题立意】 知识立意是基础,能力立意是发展,价值观立意是追求。所以从大历史观和大单元教学来看,18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经历了“一个中心,三股潮流”的发展过程,即在工业革命这个中心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股潮流推动着历史的巨变。 工业化浪潮将人类文明推向新高峰,人类社会面临机遇与冲突,这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课教学借助工业革命的典型之物,以新的视角展开对工业革命的观察和探讨。同时,基于高中生更高的能力基础和素养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史实,同时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和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学习目标确定 1.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能够列出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