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三位数》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认识三位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观看演出的人数、篮球馆的座位数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三位数的实际意义。同时,借助计数器、小方块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数位顺序等概念。教材还安排了古代算筹记数和算盘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 20以内的数,二年级上学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对两位数的组成、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三位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乏直观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三位数的数位顺序、数的组成理解存在困难,尤其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能够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来理解新知识。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千以内的数,理解三位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会读、写千以内的数,能够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了解算盘的结构和用法,会用算盘表示一些简单的数。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经历三位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2.用算盘表示数时,上珠和下珠的意义及拨珠方法。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和数感。”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观看演出、篮球馆座位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三位数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小方块、计数器、算盘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降低学习难度。 3.介绍了古代算筹记数和算盘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4.本单元内容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相关知识。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4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运算 认识三位数 认识100 1 认识千以内的数 1 认识算盘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