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期中考试 八年级物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摩擦高脚杯口发声实验,小明觉得非常神奇.回家后,小明找出高 脚杯,也尝试了一下.小明同学的尝试行为,和下列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是相似的 A. 问题 B. 证据 C. 解释 D. 交流 2. 如图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 B. 该低频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该装置的声源每分钟振动30~60次 D. 该低频声波不属于次声波 3.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形成光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B. 光点晃动时,光从小镜子射向墙壁不再沿直线传播 C. 若说话声越大,光点晃动幅度越大 D. 说话声音越尖,光点晃动幅度越大 4.如图的光现象中,与“水中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5. 以下物理问题研究与所采用的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类比法 B. 玻璃罩内放一个音乐盒抽气,根据听到的声音变化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法 C. 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 D.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效替代法 6. 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镜子足够大,甲图中,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木板CD和MN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平面镜中只有物体AB下半部分的像 B. 乙图平面镜中只有物体AB下半部分的像 C. 甲、乙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都能成完整的像 D. 甲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不能成像,乙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完整的像 7. 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削冰令圆”是把冰削成凸透镜形状 B. “举以向日”是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 C. “以艾承其影”是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 “火生”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8. 如图甲所示,潜水员在潜水时,抬头看到水面上有一只飞翔的小鸟.图乙中能正确反映这个光路图的是 9.晚上,小福在客厅里的玻璃窗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如图所示,当他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时,关于玻璃窗中灯的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左运动 B.向右运动 C.不能成像 D.保持静止 10. 如图所示,一只水鸟M站在浅水中觅食,该情景恰好解释了李白诗中“对影成三人”的由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N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 P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 P与M的大小一定相同 D. N与M的大小一定相同 11. 小明整理上课的笔记,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列成像实例中:(1)针孔照相机所成的像;(2)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3)透过水面看到鱼的像;(4)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实像的是:(1)(4) B. 属于虚像的是:(2)(3)(4) C.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2)(3) D.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1)(2) 12. 小明同学找来一个薄壁圆柱形玻璃杯,并将画有箭头的白纸靠在玻璃杯后,观察结果如图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