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8465

9.2《项脊轩志》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559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项脊轩志》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项脊轩志》开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几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旧南阁子”点明轩的身份,“仅方丈”“容一人居”凸显空间狭小 B.“百年老屋”交代轩的历史,“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描写环境破败 C.“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侧面烘托轩的拥挤,暗含对居住条件的不满 D.开篇纯客观描写,未融入情感,为后文“修葺增胜”做铺垫 2.下列对《项脊轩志》中“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一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借书满架”体现藏书丰富,“偃仰啸歌”展现放纵不羁,情感张扬 B.“冥然兀坐”写静坐沉思,“万籁有声”以动衬静,凸显轩的静谧 C.“庭阶寂寂”“小鸟啄食”仅描写环境,与“读书生活”无关联 D.语言华丽雕琢,多用辞藻,违背归有光“平淡自然”的文风 3.下列对《项脊轩志》“情感表达”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事传深情: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日常细节传递母爱 B.藏情于景: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以树寄思念 C.直抒胸臆:频繁使用“吾悲痛”“吾思念”等直白语句,情感外露 D.虚实结合:回忆母亲、妻子的往事为虚,当下轩的景象为实,虚实交织显深情 4.下列对《项脊轩志》中“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祖母对归有光的嗔怪,暗含对孙子专注读书的心疼 B.“大类女郎”并非贬低,而是体现祖母对孙子的亲昵与关切 C.仅表现祖母的唠叨,未传递出家族对归有光的期望 D.语言生活化,符合长辈对晚辈的日常对话风格 5.下列对《项脊轩志》“空间与情感”关联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从“破败”到“雅致”的变化,仅体现居住条件改善,与情感无关 B.轩是家族记忆的载体,母亲、祖母、妻子的往事均与轩相关,情感围绕轩展开 C.结尾“枇杷树”与轩无关联,是多余的景物描写,可删去 D.轩的“小”与家族的“大”形成对比,暗示家族衰败与个人渺小 6.下列对《项脊轩志》与唐宋派文风关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合唐宋派“文以载道”的主张,通过轩的故事传递“重视亲情”的道理 B.语言平淡自然,不事雕琢,如“儿寒乎?欲食乎?”,体现唐宋派风格 C.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模拟”,以日常琐事入文,有真实生活气息 D.情感真挚深沉,不矫揉造作,符合唐宋派“重真情”的创作理念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