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定时提醒 【项目设计依据】 本案例作为第2单元的开篇,围绕“算法”这一学科核心概念展开。其中,对问题的抽象或形式化描述是算法的基础。同时,高一学生在生活中会用到“算法”解决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也并不了解,缺乏对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系统 化梳理,对软件工具的工作方法和应用流程也不了解。 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的长时间、高频率使用引发了人们眼部不适等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将“定时”这种自动化的管理思想“移植”到合理管理用眼时间中,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项目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主动发现规律,抽象特征。 2. 在实现“定时提醒”功能的探究过程中,体会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其基本思想,并了解算法,能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3. 借助画程软件学会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知道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类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的优势。 4. 通过剖析研究“定时”功能,认识算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优势。 教学重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的描述。 教学难点:算法的描述、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 一 、项目引入 知识技能:分析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迁移学习。 活动形式: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 问题:长时间面对电脑引起眼部不适等健康问题,有什么方法、手段合理管理用眼时间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真实生活中的用眼问题出发,以学生日常接触到的智能设备 “定时”功能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趋利避害”,由此提出以“定时提醒”功能为研究 主题,探讨如何编程实现对用眼时间的管理。 二、项目分析 活动1:“定时提醒”的功能分析 知识技能:问题的界定和描述。 活动要求: 1. 思考:经常使用电脑设备的人应该如何注意用眼卫生 2. 填写“定时提醒”问题分析表。 表2.1.1 “定时提醒”问题分析 初始状态 达1小时时状态 休息10分钟时状态 三、项目设计 活动2:“定时提醒”功能的方案设计 知识技能:算法、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活动要求: 1. 想一想: 学生以2—3人为一组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如何确定到达的时间点 (计时/倒计时/计算时间差……) 问题2:以何种方式提示 (文字/声音/弹窗……) 说一说:小组代表分解实现“定时提醒”功能的步骤(根据表2.1.2整理)。 AI助力:小组思考计时方式和提示方式时,向 AI 输入需求:“设计 3 种适合办公场景的定时提醒触发方式和提示方式,结合 AI 技术优化”,AI 输出创新方案,小组结合 AI 方案,筛选并优化自身方案,补充到表 2.1.2 中,AI 辅助对比不同方案的可行性。 表2.1.2 实现“定时提醒”功能的步骤 环节 问题 解决的步骤 初始 等待 1 2 …… 休息 结束 活动3:“定时提醒”功能的算法描述 知识技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算法结构。 活动要求: 1. 阅读教材第20页的内容,了解流程图的符号与功能。 2. 尝试利用画程软件绘制流程图。 3. 阅读教材第20页和21页,观察绘制的流程图,说一说设计方案中用到了哪种 (些)算法结构。 4. 思考并调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若需要提醒3次,应如何修改流程图 AI助力:针对 “提醒 3 次” 的修改需求,AI 可实时演示流程图修改前后的逻辑变化,并用通俗语言解释 “循环结构的嵌套应用”,帮助理解算法结构难点。 学生上传绘制的流程图,AI 自动检测逻辑错误(如缺少结束条件、循环变量未更新),并给出修改建议。 三、编程实现 活动4:“定时提醒”功能的编码实现 知识技能:程序运行、根据算法分析和理解代码。 活动要求: 1. 试一试:打开半成品 Python 程序“2-1time.py”, 尝试运行,实现“定时提 醒”。(参考代码如图2.1.1) 2. 比一比:对比预设效果与运行结果,分析代码功能。 3. 改一改:程序可以如何修改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