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8925

第1讲 声现象 (含答案) 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北京)

日期:2025-11-1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3487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现象,答案,2026年,中考,物理,一轮
  • cover
第1讲 声现象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考点通关 直击考什么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 _ _ _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②_ _ _ _ 中传播。真空③_ _ _ _ 传声。 (2)声速:受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影响。的空气中声速(一般)是④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被⑤_ _ _ _ 回来。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以上,人才能听到回声)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 ⑥_ _ _ _ ⑦_ _ _ _ 越高,音调越高 发声体的⑧_ _ _ _ 、距发声体的远近和声音的分散程度 振幅越⑨_ _ _ _ 、距离越⑩_ _ _ _ 、分散程度越 _ _ _ _ ,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波形图 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 改变发声体的振幅等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考点3 声的利用 类型 定义 应用 传递 _ _ _ _ 传递 _ _ _ _ 超声波 频率高于 _ _ _ _ _ _ 倒车雷达;声呐;B超;金属探伤;超声导盲仪 超声碎石;超声波清洗机 次声波 频率低于 _ _ _ _ 监测火山爆发、龙卷风与地震等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次声波武器 考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定义 2.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声 _ _ _ _ 手机调成静音;消声器;给机器加橡皮垫吸收振动等 阻断噪声 _ _ _ _ 在公路和住宅间设置屏障或种树;关闭门窗等 防止噪声 _ _ _ _ _ _ _ _ 佩戴耳塞、耳罩等 知识拓展 (1)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为分贝。 (2)噪声的危害口诀 30、不算吵; 超过 睡不着; 生活工作受干扰; 非常吵; 耳朵就失效。 夯基综合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 (2) 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 (3)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 (4) 航天员在外太空通过无线电波交谈,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 (5) 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治噪声的。( ) (6) 渔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 ) (7)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8)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2.[教材实验改编]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是[多选]( ) A.图甲: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 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 C.图丙: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直尺 D.图丁:用筷子敲击每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 命题研究 聚焦怎么考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年2考 考法命题点1 1.在科学小实验中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 2.以古代科技、工艺品等设置情境,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相关知识。 妙招命题点1 学会抓关键词判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判断物体是否发声的关键:物体是否振动。 2.人能听声的关键:物体振动 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在介质中传播。 1.[2019北京]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2.[2023石景山一模改编]如图所示是古代青铜器“鱼洗”,盆的两侧铸有铜耳,盆中注入水后,用双手摩擦铜耳时,会发出嗡嗡声,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溅水珠。众多“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这种工艺制作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