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讲 内能 比热容 目标领航 构建知识网 考点通关 直击考什么 考点1 分子动理论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影响因素:②_ _ _ _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表明: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③_ _ _ _ 和④_ _ _ _ 。(同时存在) 拓展延伸 (1)“花气袭人知骤暖”“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都是扩散现象。 (2)看得见的灰尘、柳絮、雪花等的运动都不是分子热运动。 (3)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考点2 内能 1.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⑤_ _ _ _ _ _ _ _ (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与状态有关,可能为零)和⑥_ _ _ _ _ _ _ _ (由于分子热运动而具有的能,与温度有关,永不为零)的总和。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⑦_ _ _ _ 的多少叫作热量。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 3.改变内能的方式 实质 条件 方向 热传递 能量的转移 物体间存在⑧_ _ _ _ _ _ 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同 做功 能量的⑨_ _ _ _ 物体对外界做功 内能减小(绝热的条件下) 外界对物体做功 内能增大(绝热的条件下) 易错辨析 (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同一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3)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4.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温度 热量 内能 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描述 “升高”“降低”或“不变” “吸收”或“放出” “具有”“增加”或“减少” 单位 摄氏度 焦耳 焦耳 关系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⑩_ _ _ _ 增加;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了)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 易错辨析 (1)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2)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的“热量多少”。 考点3 比热容 1.定义: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 _ _ _ _ 及 _ _ _ _ _ _ _ _ 的乘积之比。符号是,单位是。 2.物理含义:描述物质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物理量,比热容越大,吸热能力越 _ _ _ _ 。 3.公式: _ _ _ _ _ _ _ _ 。 4.水的比热容:。 (1)物理意义: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2)利用:取暖、调节气候、作冷却剂等。 5.热量的计算: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若不考虑热损失, _ _ _ _ 。 夯基综合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物质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 (2)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 (3) 吸盘式挂钩吸附在墙壁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4)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 (5) 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 (6) 大量尘粒在空中飞舞,这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7) 温度低的物体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 (8) 的冰没有内能。( ) (9)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 2.[2025北京改编]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这属于扩散现象。如将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的瓶子上下颠倒,抽掉玻璃板后_ _ _ 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