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一、教学理念 1. 主体性理念 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和“评”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2. 素养教育理念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是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还与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有密切联系。选择性必修3从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不同方式切入,展现不同文明、不同人群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给,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本课作为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的一课呈现了古代西亚和北非这两个地域文化的特点,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交流和传播创造了前提,也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阶段。本课教材正文部分从文字、文学、法律、建筑、艺术、科学等方面各有侧重地呈现了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阿拉伯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正文之外有大量的图文辅助史料,特别是学习聚焦部分一定程度揭示了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阿拉伯文化的特色,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本课教学要紧密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相关内容,充分利用本课教材信息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完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和选择性必修1、2的学习,已经具有了学习本课的知识储备,但是与本课特别密切相关的知识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一、二单元,时间相隔较远,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学生的印象必定模糊了,需要老师课前布置复习任务,课中提示唤醒。作为我校的高二历史选考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将某一史事用历史的方式进行描述,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能够不同程度地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能够不同程度地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本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多样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热情,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历史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四、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古代西亚、古代埃及、阿拉伯在文字、文学、法律、建筑、艺术、科学等方面的成就,特别是通过运用相关史料理解古代西亚、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素养:史料实证) (2)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和文字史料分析古代西亚、古代埃及文化内涵和特点的成因,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阿拉伯文化的成就,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史实解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在探究古代西亚、古代埃及文化特点的成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理解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这一命题。(素养: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基于本校学情,通过提炼学习目标,确定以下重点、难点: 1.理解古代西亚、古代埃及、阿拉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分析古代西亚、古代埃及文化内涵和特点形成的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