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和谁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诗歌,读好问句,能正确标出小节,喜欢读诗歌。 2.通过朗读感知“友情”的不同形态,体会“谁和谁好”的趣味表达;能借助“A和B好”的句式进行创意表达,培养想象力与表达力。 3.在读诗中巩固识字,增加字词句积累;初步感受主动交往的重要性与友情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联想,发现生活中的友情联结,进行创意表达,初步感受友情的价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友情连连看,寻找最佳拍档 一、词语配对,友情连连看 1.教师准备物品卡片(云朵、蜜蜂、鞋子、铅笔等),学生随机抽取。 出示要求:找到能和自己卡片配对的伙伴(如“蜜蜂”找“花朵”),配对成功后,并用一句话描述“为什么你们好”。初步理解“最佳拍档”就是关系很好的好朋友。 2.复习联结,知识串联。在这个单元中“最佳拍档”还有——— 预设: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喜鹊和喜鹊,一起到诗歌中继续探寻友情拍档吧!(板书:谁和谁好) 3.朗读诗歌,找出“最佳拍档”。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小节号,注意读好问句。教师提示“谁”的读音,简单复习《比尾巴》中“谁”的问句读法,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2)指名接读诗歌,找出文中的“最佳拍档”。 (3)同桌采用对答形式识记“最佳拍档”。 二、根据诗歌中的内容,灵活训练句式 1.教师示范,并与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试着读出节奏,如:问答读、合作读、拍手读等,进一步感受诗歌押韵的特点。 2.变换句式读。 如:教师———我是藤;生———我是瓜;合———我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3.同桌练习,教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最佳拍档。 小结:诗歌里的最佳拍档,原来就是友情啊。最佳拍档是朋友,探寻秘密继续走!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游戏———寻找最佳拍档,激发学生探索友情密码的兴趣。通过知识串联,巩固问句的朗读指导及“好”“谁”的识记;通过寻出最佳拍档,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借助变换句式等多形式朗读,提升语言训练的灵活性和亲切感,丰富趣味表达,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活动二:友情对对碰,揭秘友情密码 一、精读诗歌,揭秘友情密码 1.分组小游戏:一起发现友情的秘密。 教师分成两个小组,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组,每个小组都有特别的任务,等着大家去探索友情的秘密呢。 2.小组任务大揭秘———可以根据老师的介绍与学习任务,任选加入一个组。 (1)自然友情组。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里也有很多“好朋友”。比如:瓜和藤是好朋友,藤会帮助瓜长大;水和鱼也是好朋友,鱼在水里游得可开心啦。 学习任务:老师会播放2个小视频,看看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样子,还有瓜和藤关系的儿歌。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好朋友哦! (2)生活友情组。 生活中也有很多“好朋友”,比如水和杯子。水倒进杯子里,杯子就会帮水“安家”。 学习任务:老师会准备杯子和水壶,你们可以试试把水倒进杯子里,看看它们是怎么合作的。然后和小组的小伙伴一起讨论,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 3.小组汇报分享:每组用一句话总结发现,如“水和鱼好,鱼儿水中游,水中真热闹。”(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生成的新组合) 4.生活中还有很多“友情拍档”等着你们去发现呢。别忘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发现,看看谁找到了最特别的“友情拍档”。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化的探秘方式,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观察和探索,在小组和跨学科中进行合作和分享,学生们不仅找到诗歌中隐藏的友情密码,还拓宽的思维和视野,为创意表达做好铺垫。) 活动三:友情创意坊,我们的友情诗 一、出示诗歌支架模板,学生自主创编 谁和谁好? _____, _____, _____。 二、创编展示,呵护个性创意表达 如:“水和鱼好,鱼儿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