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0720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334662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 cover
(课件网) 《西游记》 《百味人生6<西游记>》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整本书导读课 1课时 1.明确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了解阅读进度及各阶段活动安排。 2.综合运用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梳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解释他们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3.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游记》的基本主题与精神内涵,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研读作品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学习目标- 1.谁是西游记中的挑担人? 活动一:漫谈西游 原著片段: 片段一: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 ”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哪知多重 ”八戒道:“哥呵,你看看数儿么--四片黄藤篾,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第二十三回) 片段二:长老横担着锡杖,行者横担着铁棒,沙僧横担着降妖宝杖,八戒肩挑着行李,腰横着钉钯,师徒们放心前进。(第四十八回) 片段三:“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第一百回) 活动一:漫谈西游 1.谁是西游记中的挑担人? 2.从对挑担人的错误认识这件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活动一:漫谈西游 我们看过的简化本或影视、动漫改编的《西游记》,都是在原著基础上改编的,常和原著有较大出入,《西游记》讲的是斩妖除魔的取经故事,是一部奇书、妙书。要想品到其中原汁原味的精华,还需要阅读原著。 活动一:漫谈西游 2.从对挑担人的错误认识这件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3.概述西游 一句话谈西游 《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各路妖魔鬼怪,历经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4.概述西游 一百回理西游 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 第八至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 第十三至一百回: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一部“创业史”。 5.走近作者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淮安府志》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极群书,年轻时即受到督学使者的赞扬,以文名著于乡里。他虽才华出众,但多次名落孙山,直到60多岁时才以贡生的资格升为长兴县丞,但在任仅两年便被人诬为贪污入狱,被释放后罢官而去。隆庆二年得以平反,任荆王朱翊钜府第纪善。后辞官回乡,终老于家。 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一)介绍阅读方法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全书共有100回。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阅读呢?快速阅读教材72页和154页关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勾画关键语句,说一说你对精读和跳读的理解。 跳读是主动舍弃,有意忽略,以求更高效;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活动二:介绍阅读方法,强调重点章回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精读要做到细品、精思、鉴赏。 2.阅读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思考:这一章回中,你认为哪些内容适合精读?哪些需要跳读?小组合作讨论并在原文中进行批注。 故事情节 描写类型 性格特点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 大圣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