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市南城学校2025年秋期 七年级语文半期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ùn) 应和(yìng) 着落(zháo) 精神抖擞(sǒu) B.贮蓄(zhù) 莅临(lì) 粗犷(kuǎng) 咄咄逼人(duō) C.侍弄(shì) 分歧(qí) 一霎(shà) 煞有介事(shà) D.冷冽(liè) 啄食(zhú) 难堪(kān) 人声鼎沸(dǐng)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慨 决别 奥秘 花团锦簇 B.确凿 云霄 博学 各得其所 C.祷告 遮蔽 徘徊 波光粼粼 D.静谧 澄清 烂漫 翻来复去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亲情,永远是最纯的,它永远都是那种牵连不断的关系。 B.小明剪了个短发,显得干净利落,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精神。 C.学习不认真,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缺乏,一筹莫展。 D.这次单元测试,他感觉没有考好心神不宁,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只好高枕而卧了。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个是( ) A.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统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B.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C.通过这次学习,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D.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课文,完成5-7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俄而雪骤(骤:急。) B.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C.相委而去(委:舍弃。) D.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 6.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咏雪》开篇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每儿女讲论文义”寥寥数语,将时阁、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过中不至”,于是“太丘舍去”,这说明陈太丘缺乏耐心,不愿意等待友人,可以说太丘也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7.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默写(6分)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5)《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 , 。 四、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9-10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9.诗的第一句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等意象,有什么作用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