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79570

1.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第2课时)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下学期 《生物》(人教版)选必修3

日期:2025-11-1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61981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2,学年,必修,人教,生物,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二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第2课时) 1.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1)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稀释103倍 稀释104倍 稀释105倍 空白对照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2)计数原则 ① 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计数。 ② 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 ③ 适当的稀释度、涂布是否均匀是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 分析实验结果时,要考虑重复组结果是否接近,如果相差太大,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1.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3)结果分析 ①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②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原因: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4)计算公式 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 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M代表稀释倍数。 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5)使用范围 可以用来测定土壤、水、食品等样品中的细菌、酵母菌、芽孢和孢子等的数量,但不适于测定样品中的放线菌、丝状真菌等丝状体微生物的数量。 例1.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数为234,那么每g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 ) A.2.34×108 B.2.34×109 C.234 D.23.4 B 学以致用 某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A、B、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以这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 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甲同学_____; 2.乙同学_____; 实验操作不合理,未设置重复实验组 结果计算不合理,21与另外两组数值相差太大,应舍去 学以致用 2.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 (1)原理 利用特定的_____或_____在_____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_____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血细胞计数板常用对相对较大的酵母菌细胞、霉菌孢子等; 细菌计数板可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 (2)优点 _____ (3)缺点 ①统计结果一般是_____,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②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③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细菌计数板 血细胞计数板 显微镜 一定体积 快速、直观 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计数区 放大后的计数室 (4)计数方法: 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 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000×稀释倍数 注意:统计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染色排除法”)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2.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 内容 直接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 主要用具 计数依据 优点 缺点 计算公式 显微镜、细菌计数板 或血细胞计数板 涂布器 细菌个数 培养基上菌落数 计数方便、操作简单 计数的是活菌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操作较复杂且有一定误差 每毫升原液含菌株数=400×1 0000×每小格平均菌株数×稀释倍数 每毫升原液含菌株数= 平均菌落数/所用涂布液体积×稀释倍数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1)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 (2)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究竟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_____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 的_____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 的细菌。 脲酶 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选择 分解尿素 CO(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