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追寻云雀的翅膀·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探险》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音形义,结合雪莱档案与 19 世纪英国社会背景,理解诗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及诗歌创作的时代动因。 2.能准确朗读诗歌,把握 “诚挚热切” 的感情基调;绘制云雀 “总体评价 — 展开描绘 — 表达愿望” 的结构思维导图,明确诗歌从外在形态、歌声、本质等维度对云雀的刻画。 3.能识别并分析诗歌中通感(如歌声与星光的听觉视觉联通)、比喻(诗人、少女等喻体)、对比(凡人与云雀、赞婚合唱与云雀歌声)等手法,理解其对凸显云雀歌声特点与形象的作用。 4.结合云雀生物特性与雪莱经历,解读云雀 “自由、光明、理想” 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的理想追求;能以云雀口吻撰写书信,传递 “鄙弃尘土、坚守欢乐” 的精神,实现文本与现实的联结。 导入: 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吗?这清脆的歌声,像一串银铃划破晨雾,又像一颗星辰坠入深谷。它来自一只振翅高飞的精灵,不栖人间枝头,只把自由唱给整片天空。” 今天,我们将化身19世纪的‘诗歌探险家’,追随英国诗人雪莱的笔尖,去追寻这只“欢乐的精灵”———云雀的踪迹,开启一场追寻云雀踪迹的科考任务。 它为何能让雪莱写下“你从大地一跃而起,像一片烈火的轻云”?又为何被称为“天才预言家”的精神化身?让我们展开诗卷,一起破解这场横跨两个世纪的浪漫密码。 我们将通过破译诗歌密码、分析云雀的生态习性与精神象征,最终完成一份《云雀生态与人文价值考察报告》,揭示浪漫主义诗人的理想世界。 一、 探险启程·背景调查(作者与创作背景) 任务卡:探险队出发前需查阅雪莱的档案(作者简介)和19世纪英国社会地图(创作背景)。 1.雪莱档案: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 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并传播《无神论的必然》,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代表作:《西风颂》《致云雀》《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剧) 2.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地图(创作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得不到保障。 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自由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 二、 野外观察·云雀解码(朗读与结构分析) 任务卡: 1.录制云雀鸣叫的“声波样本”(朗读诗歌) 2.绘制云雀飞行轨迹图(结构思维导图)。 1.朗读全诗歌,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全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2.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 《致云雀》歌咏了一种小鸟———云雀,构巢于地却狂喜,高飞,摆脱所有的来自于大地的约束,为人们刻画了一个浪漫主义时代的美好的理想形象:冲霄而上、在天空上向人间唱着优美的歌曲的大自然的精灵。 3.诗歌分哪几个层次来写的?请画出全诗的结构图(思维导图)。 总体评价(第1节)———欢乐的精灵 展开描绘(第2~20节) 外在形态:喜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