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方案 ———解密陶渊明的归隐密码·穿越千年的归心之旅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其诗歌内容。 2.赏析意象,掌握写景手法。 3.了解田园诗,赏析本诗艺术特点。 4.解读文句,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高尚情操。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 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 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段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剧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 公元405年,他担任彭泽令才八十三天就离职回乡。这年他才四十一岁。 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于六十三岁时贫困而死。 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 陶渊明创作介绍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收到一封来自1600年前的“密信”———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辞官归隐时,将他的心声藏进了这首诗中。 他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可我们不禁要问:他究竟为何执意离开繁华官场?又如何在田园中找到灵魂的归宿? 现在,请以“心灵解码师”的身份,随我推开这扇斑驳的柴门,循着诗行间的蛛丝马迹,揭开这场“千年归心”的真相! 【任务一】密信初译:破译归隐者的字里行间 活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内容: 1、学生个读,纠正字音。 2、结合注释,自读诗歌。 3、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技术支援:播放名家朗读视频作为“声纹解码器”,校正读音节奏 密信启封·正音断句 略 2.题目解说 “归园田居”意思是回到田园中生活,诗歌描写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后闲适恬淡的生活及乐趣。 “其一”: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3.密文解析·词义推敲 略 4. 核心密电·诗眼锁定 俗话说“眉目传情”,但凡对于诗歌来说,题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 归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去如何 归向何处 【任务二】初探密信:破译归隐宣言 诗人从何而归?用诗中原词回答,并赏析其修辞之妙。 明确:比喻,用“尘网”“樊笼”比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对此的厌恶。 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任务三】追踪来路:解剖“逃离”的真相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关键物证:朗读诗歌.赏析“羁鸟”“池鱼”的比喻,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①使用比喻手法。②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③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情。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2.再读相关诗句,思考总结诗人“为何而归”? 明确:主观原因:①本性热爱自然; ②依恋和思念故乡; 客观原因:①误入官场,人生方向选错; ②厌恶官场和俗世束缚重重,污浊不堪; ③在官场时间过长 根本原因:追寻精神独立和自由 【任务三】抵达归处:解码田园秘语 1.绘制“归隐地图”:标注诗中8处景物。说说它们具有怎样的特点?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