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中语文高二上选择性必修上 《 》 青牛问道:与先哲共赴一场时空辩证之旅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了解老子及《道德经》; 积累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 准确疏通文意,概括各章主要内容,理清老子的论述思路。 二 体会老子独特的论说风格,感悟其思想表达的精妙,提升对古典文化的审美能力。 三 深入分析文中 “有”和“无”、“知人”等 “对待” 关系,领悟老子思想对当代生活的启示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凝视这头行走于寰宇之间的青牛。两千五百个春秋以前,它驮着一位智慧的化身,紫气东来,留下了一部超越时代的典籍《道德经》,也为后世埋下了无数待解的智慧密码。 今日,我们所在的不仅是课堂,更是时空交错的驿站。这头青牛,愿载着我们———新时代的问道者,溯时间之流而上,去叩问先贤的哲思。 情境导入 我们此行,不为发思古之幽情,而为求当下之真知。我们怀揣时代的叩问而去: 为何我们越是急切地彰显自我,有时却越是徒劳无功? 为何我们能认知广袤世界,却常常难以认清真实的自己? 那看似“无用”的留白与虚空,何以蕴藏着撼动世界的巨大能量? 那条通往万千可能的远方之路,真正的起点究竟在何处? 现在,请诸位问道者闭目凝神三秒,让我们一同跨上青牛,步入这扇时空之门。 了解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出生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头河边洗衣服,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理氏怀胎81年,生下一个白眉白发、白白大胡子男孩。因此取名 “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骑牛图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又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若无尹喜遇太上,何来今日《道德经》。 了解老子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了解老子 了解《老子》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共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 了解《老子》 出自《老子》的成语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 上善若水 祸福相倚 大器晚成 虚怀若谷 自知之明 大智若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功成不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宠辱若惊 老子思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