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5年中考历史试题 1.(2025·济宁)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若要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展开研究,下列史料中最可信的是( ) A.民间流传的有关黄帝的传说 B.良渚遗址中的考古发现 C.《史记》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 D.东汉时期的大禹治水像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良渚遗址中的考古发现,是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手段获得的实物资料。这些实物直接来自于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反映,属于一手史料,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重要的价值 ,能够直观地展现当时文明的诸多要素,如建筑、生产工具、玉器制作工艺等,B正确; 民间流传的有关黄帝的传说,是在口口相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演变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想象、夸张以及后人附会的成分,缺乏确凿的史实依据,可信度较低,不能作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靠的史料,排除A; 《史记》中对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司马迁撰写时参考了许多资料,但这些资料在流传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错误、缺失或被篡改的情况,而且其中不乏神话和传说成分,属于二手史料,其可信度不如考古发现等一手史料,排除C; 东汉时期的大禹治水像,是东汉时期人们根据当时对大禹治水这一事件的理解和想象创作的艺术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时代特征,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实际情况,可信度有限,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良渚遗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2025·济宁)西周时期以王畿一带周王室所用的方言为标准音,即“雅言”。及至战国时期,雅言的标准音地位丧失,各诸侯国“言语异声”。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分封制度确立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诸侯势力衰落 D.周王室地位下降 【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西周时期周王室强大,其使用的方言作为雅言成为标准音,具有权威性。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对各诸侯国的影响力减弱,其语言的权威性也随之丧失,导致雅言的标准音地位丧失,所以这一变化反映了周王室地位下降,D选项正确; 分封制度确立于西周初期,与题干中战国时期雅言标准音地位丧失这一变化并无直接关联,排除A; 题干主要围绕雅言标准音地位的变化展开,并未涉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相关内容,无法从题干得出该结论,排除B; 战国时期诸侯势力是逐渐壮大而非衰落,且这与雅言标准音地位丧失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周王室衰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2025·济宁)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关于唐代某主题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判断该主题是( ) 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局部) 吹排箫乐伎壁画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密切的民族关系 C.频繁的中外交流 D.多彩的文学艺术 【答案】A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在唐代,女子可以骑马出行,且戴帷帽这种装扮既具有一定防护功能又符合当时的时尚,体现了女子行动相对自由,展现了唐代社会风气中对女性行为限制较少,较为开放。《弈棋仕女图》(局部):描绘了贵族妇女悠闲下棋的生活场景,反映出唐代贵族女性有闲暇时间和一定的文化娱乐活动,她们能够参与到下棋这样的智力活动中,侧面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宽松、开放,女性有一定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吹排箫乐伎壁画:乐伎形象展示了唐代音乐艺术的繁荣,同时也说明当时的艺术表演等活动较为普遍,女性的才艺得到一定展现,这也是唐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