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孟子三章》自主学习单 一、基础性练习 作者介绍: 【孟子】(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介绍: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然均不见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米粟(sù) 孙叔敖(áo) 公孙衍(yán) B.傅说(yuè) 丈夫之冠(guān) 曾益(zēng) C.胶鬲(gé) 法家拂士(fú) 亲戚畔之(pàn) D.畎亩(quǎn) 富贵不能淫(yín) 空乏其身(kòng)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孔子与孟子合称“孔孟”。 C.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人性方面,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仁者爱人”。 D.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行汇编于《孟子》一书,该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记录了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共七篇。《孟子》《论语》《大学》《庄子》合称“四书”。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 孙叔敖(áo) 法家拂士(fú) B.拂乱(bì)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àn) C.域民(yù) 百里奚(xī) 富贵不能淫(yín) D.傅说(shuō) 衡于虑(lǜ) 空乏其身(fá) 4.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 , 。 (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 , , ”的观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 , 。”的中心论点。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 二、拓展性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③善养老,盍④往归⑤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⑥号为文王东伐纣。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