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7160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共28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统编版

日期:2025-11-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48567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统编,文化,哲学,必修,政治
  • cover
(课件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什么 内容 形成 为什么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怎么做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目标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探索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红旗渠, 到如今的南水北调智能水渠, 有哪些精神内核是一脉相承的? 议题一 “人工天河”如何炼成?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总长1520多公里 10年里,30多万人上阵 削平1250个山头 凿通211个隧道 建起152座渡槽 浇地面积从1.2万亩增加到60多万亩 有81位林县优秀儿女 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红旗渠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革命文化的实践传承,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为核心使命,蕴含着斗争精神、群众路线与理想信念。 红旗渠精神源于建设实践的精神凝结,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的伟大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内核。 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之前, 中华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请以图示的形式呈现) 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 全盛 隋唐时期 衰微 近代 振兴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进行各式各样尝试。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背景 胡适:自由主义 康有为:保守主义 刘师复:无政府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结果 ②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 ③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红旗渠精神的理论底色是什么? 以 “实事求是” 为指导, 因地制宜开凿水渠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依靠 人民群众创造伟业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用科学的方式改造自然 红旗渠是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的实践体现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华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引擎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转折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指明方向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②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面向现代化 充满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 开放精神 面向未来 创新精神 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魄、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 科学的 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 大众的 其主体和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3.中国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