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38784

4.【越调】天净沙 秋思 课件+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6520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越调,天净,秋思,课件,教案
    4.【越调】天净沙 秋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朗读整首词,体会词的韵律美。 2、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3、找出词中所用的意象并能理解意象的含义。 4、品读这首词,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600个左右的重点汉字,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其次:通过阅读,学生们都有了简单的概括能力,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阅读课文时要做到边读边想。最后:在写作方面多数学生能模仿课内的文章进行仿写和自己创作。一小部分学生能用上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丰富、句子流畅,文意新颖。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心境。 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中所运用的意象及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语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六年级上册时,我们曾经学习过一首元曲,大家还记得曲的名字和内容么?(学生回答)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曲牌名为“天净沙”的元曲———《天净沙秋思》。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简单介绍题材和诗人 出示课件:简介元曲: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曲在元代兴起,它开拓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如今天我们将要学的《天净沙》。 出示课件,简介诗人(指明朗读):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杰出戏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现存130首,除《天净沙秋思》外,还有《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等也具有代表性。 活动3【讲授】读全文,感受曲的韵律 1、教师范读。 2、请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再感受一下。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学生自读,教师点名读。朗读要注意节奏,并感受景物描写。(朗读节奏见课件显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活动4【讲授】分析全文 1、小令中能显示全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体会“断肠”的含义。“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简介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便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诗人是如何表达出这样的感情呢? ①请同学们先找一找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指名回答。 ②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情) ③诗人意在表达孤寂愁苦之情,却又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4、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