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8335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313295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古代,商路,易与,文化交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从“胡旋舞“探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相遇·交流·互鉴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唐)白居易 “胡旋舞,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又有胡旋舞,本出康居,以旋转便捷为巧,时又尚之。 ———《新唐书·礼乐志》 康居国,去长安万二千三百里。东至都护治所五千五百五十里。大月氏同俗,东羁事匈奴。 ———《汉书·西域传》 康国善于商贾,诸夷交易,多凑其国。 ———《魏书·西域传》 思考:胡旋舞传入中原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一、丝路溯源,胡旋舞起寻根脉 有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 思考:如何理解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 一、丝路溯源,胡旋舞起寻根脉 材料一: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胡商客贩,日款于塞下。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历朝每年都要“组团”出使西域,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由此形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峰。 ———荣新江《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 大大推进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丝绸之路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 政治: 文化: 材料三:公元43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续通西域,带回疏勒、安国等伎乐。洛阳定居有一万余家胡人,他们带来了本民族的胡旋舞等,在中原广泛传播。 ———赵琴《从图像中考察丝路上的乐舞交流》 国家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物质、技术、艺术、丝路精神 一、丝路溯源,胡旋舞起寻根脉 思考:为何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 课堂探究:分析胡旋舞在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开元初,康国献数万胡旋女子,善歌舞” ———《册府元龟》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白居易《胡旋女》 贞观五年,遂请臣。太宗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 ———《新唐书·西域传》 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 开元之盛,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杜佑《通典》 康国乐舞的朝贡 宫廷贵族的推崇 唐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元稹《胡旋女》 自兵兴以来,衣冠士族,多避地于江淮间,声乐伎术,皆萃焉。 ———杜佑《通典》 思考:丝绸之路尚未经过辽宁、内蒙古地区,为何会在这些地区出土胡旋舞的遗迹? 二、商路纵横,舞韵传芳四域 辽早期敖汉水泉1号墓玉带板乐舞伎纹饰 (今内蒙古自治区) 辽晚期朝阳北塔伎乐砖雕胡旋舞图像(辽宁省) 晚唐·长沙窑出土的青釉褐斑贴人物纹瓷壶 晚唐·长沙窑出土的黄釉褐斑贴椰枣纹瓷壶 晚唐·扬州出土长沙窑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 二、商路纵横,舞韵传芳四域 材料一:长沙窑是安史之乱后兴起的,以釉上彩“胡旋舞”装饰为特色,且“胡风”多源,这不仅和“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同时也与源源不断的北人南迁有着密切联系。 ———李梅田《长沙窑的“胡风”·故宫博物院院刊》 材料二:为迎合外商需求,长沙窑独辟蹊径,根据购买者的喜好专门制作或定做外销型产品,其器型和纹样皆融入域外文化元素。在长沙窑窑址采集到波斯陶碎片,是波斯商的生活用具,这说明外商到过窑场。 ———李建毛《长沙窑为何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促使晚唐长沙窑瓷器贸易“胡风”多源的历史因素? ①安史之乱后人口的南迁 ②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 ③长沙窑强烈的外销意识 二、商路纵横,舞韵传芳四域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堂任务:①勾勒“胡旋舞”的传播路径②介绍其它商路,分析影响丝路兴衰的因素? 陆上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国家政策 战争 经济重心的南移 技术进步 三、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