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9851

8.2《登高》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5506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登 高 杜 甫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忧国忧民) (涉世不深)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写作背景 本诗是大历二年诗人寄寓夔州时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此时,地方军阀们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五十六岁的杜甫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诵读感怀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凄楚、孤独、悲伤 痛苦、沉郁、顿挫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秋风凛冽,天高云淡,猿猴的啼叫声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空中盘旋。 落叶萧萧飘落,漫天无际,望不到头的江水,奔腾而来。 远离故乡悲对秋景,感慨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艰难,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衰颓失意偏又刚刚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任务一:用散文化的语言叙写诗歌 1、请找出首、颔两联中的意象。 任务二:缘景析情 后两联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基调?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悲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悲”在前两联的景物描写中是如何体现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 秋风凛冽,也使人心里感到凄凉。 天高 天地广阔,更使人感到渺小孤独。 猿啸哀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清沙白 冷色调,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鸟飞回 鸟在急风中低徊盘旋, 诗人在西南漂泊无依。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抒怀》 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意象密集,意境凄清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落木 长江 无边落叶,萧萧而下。 长江不尽,滚滚而去。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沉郁 高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选取典型意象,传达丰富意蕴 选词精工,极具表现力 寓情于景,沉郁含蓄 前两联述登高见闻 首联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飞鸟低空回翔的景象。 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如何理解? 万里 地之远也 悲秋 时之惨凄也 作客 羁旅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常作客 久旅也 百年 暮齿也 多病 衰疾也 台 高迥处也 独登台 无亲朋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可是国家仍然动荡不安。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忠君爱国、关心民生是他的思想的核心。年轻的时候,杜甫就有“致君尧舜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