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5577

第16课 诫子书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705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七年级,2024,统编,语文,初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诫子书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对比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完成各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⑤,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⑧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高举的样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窜伏:逃避,藏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 广咨问 B.若志不强毅 未若柳絮因风起 C.将复何及 望尘莫及 D.三人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 ②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译: 3.【甲】【乙】两文论述的共同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任务。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4.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险躁( zhào ) B.淫慢( yín ) C.败家丧身( sāng ) D.侈则多欲( shē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险躁 (2)居官必贿 (3)淡泊 (4)不役于物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7.【甲】【乙】两文都是古代名人对后代的谆谆教诲,仔细阅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写出他们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①,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②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③,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④,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②日:一天天地。③朴陋:粗俗鄙陋。④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