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6302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3189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灵璧家乡文化博览 灵璧博物馆 PART 01 建筑特点:整体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建筑面积 6200 平方米,飞檐、灰顶,底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面的楼阁为纯木结构。 馆藏文物:馆藏文物有 4677 件(套),其中珍贵文物 308 件(套),镇馆之宝包括东汉铜簋、双龙鸳鸯菱花镜、乳钉纹刻花瓷钵等。 展厅设置:馆内共设有 5 个陈列展厅和 1 个临时展厅。一楼是灵璧石展厅,二楼是灵璧历史文化展厅、近现代历史展厅、非遗展厅,三楼是灵璧运河文化展厅。 灵璧博物馆简介 灵璧著名人物 虞姬:楚汉相争时期的人物,是项羽的爱姬,相传为灵璧人。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最终在垓下之战后自刎,其忠贞爱情被后人传颂。 刘继文:明嘉靖进士,灵璧人。他知万安时清苦爱民,为官三十年执法不阿,与海瑞并称为天下清官第二,官至户部侍郎。 贡震:清代县官,曾修复灵璧县城、治理灵璧水患,并写下《灵璧石考》,对灵璧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肃:清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灵璧知县,革除数十项弊政,深受百姓爱戴。 张锡嵘: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官员,咸丰三年进士,后在与捻军作战中阵亡,被清廷追赠褒奖,入《清史稿·忠义传》。 马祥斌:字文伯,灵璧人。他是北伐名将,曾创建灵璧中学,官至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军长。 戴文生:近代灵璧县第一位中共党员(1928年),创建了灵璧最早的党组织,并领导抗日活动-8。 廖亮之: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派遣的干部,曾任灵璧县代理县长,为当地抗日统一战线和党组织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灵璧籍的著名烈士 彭立友:1919 年出生于灵璧县冯庙区冯北乡小彭村,1943 年 10 月参加革命,历任乡、区农会主任。他积极动员群众捐粮献款支援抗日,还带领队伍拆除铁路轨道,出色完成任务。解放战争中,他带领区队与国民党地方武装作战,多次取得胜利。1947 年 7 月,党组织派他到灵北做秘密联络工作,8 月被国民党逮捕,9 月 5 日壮烈就义。 张学栋:1920 年 3 月出生于灵璧县九顶区高圩乡泥沟村,1949 年 1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上海和福州的战斗中,他表现英勇,荣立战功。1953 年 7 月 16 日,张学栋带着胃肠病初愈的身体参加东山保卫战,在战斗中,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壮烈牺牲。1953 年 8 月,华东军区政治部追认他为华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其生前所在的班被命名为 “张学栋班”。 张桂栋:灵璧县下楼镇东北楼村人。1939 年 11 月 13 日,为避免县常备大队遭遇日寇埋伏,他带领几名队员前往古城,途中遭遇敌人伏击。由于敌众我寡,张桂栋所带人员除一人生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灵璧国民县政府追认张桂栋为抗日民族英雄。 张维献(1918年———1946年)灵璧县总队副总队长,变卖家产组建抗日武装,建立多个抗日民主政权;1946年东撤途中被捕,绝食就义。 马云岭(不详———1945年7月)三野九纵二团九连排长,于"青泽"地点牺牲。 胡国珍(1921年 1948年12月)中野四纵队二十二旅战士,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8日牺牲。 戚庆镐(不详———1943年)八路军战士,在钱庙牺牲。 李振祥(1919年———1946年)灵璧县大队战士,1943年参加革命,1946年东撤途中在洪泽湖金锁镇突围时牺牲。 灵璧的红色记忆 皖东北抗日中心:在抗战时期,灵璧县的张大路村曾是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司令部旧址,也是张爱萍将军早期开展抗日活动的重要阵地。1939年,在此成立的中共皖东北工作委员会,以及后来形成的皖东北抗日统一战线,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悲壮的"东撤"事件:1946年11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灵璧县的地方党政军人员奉命向东撤退。行至江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