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6318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44552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甘肃省,联考,图片,试题,语文,学期
    绝密★启用前 高三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家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同为文学的非审美价值,为什么伦理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常常发生冲突呢? 文学的伦理价值实质上是社会伦理观念借助文学的形式得以巩固和传播的形式。一个社 会中,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生活基础上的伦理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极力强化它赖以产生 的经济生活秩序。这就使任何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伦理道德观念都具有因循、保守的特征。尚未 封 获得主导地位的新的伦理观念适应一定新的历史要求而出现,它预示和呼唤着一种新的人际关 系模式,因而对于旧的伦理观念和旧的人际关系模式来说,它具有超越性和破坏性。当这种新 的伦理观念跃居主导地位,与之相应的人际关系模式也成为现实中人与人关系的准则时,它原 有的超越性和破坏性就销声匿迹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保守性和稳定性。它的作用已不再是破坏 什么,而是将人们尽可能地笼络在现存的生活秩序之内,使这种生活秩序长久地存在下去,伦理 观念像一种无形的胶合剂,将人与人按一定方式联系在一起。 文学的历史价值来源于对社会生活那永不停息的运动规律的把握。伟大的文学家或以敏 锐的洞察力窥见历史过程的内在规律,并自觉表现出来,或以一丝不苟的真实将历史发展趋向 暗含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他们的作品使文学接受者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而倾听到历史 线 老人的足音,使他们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他们的自我意识。 从价值内涵来看,文学的伦理价值是文学家按一定客观的伦理观念对所表现内容的主观评 价的审美化。而文学的历史价值则是文学家在主观上对社会生活客观规律的把握的产物。从 价值效应来看,文学的伦理价值以善恶是非之间的尖锐冲突的形式诉诸接受者的情感;文学的 历史价值则以冷酷无情的客观规律的形式诉诸接受者的理智。因此,伦理价值以情感性为核 心,历史价值以必然性为核心。 文学的伦理价值与历史价值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使它们表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当然,文 学的伦理价值与历史价值并非总是处于矛盾冲突中的。在文学作品中,这两种价值相一致、相 统一的情况也是很普遍的。一般说来,在文学作品中伦理价值与历史价值的统一是只有在特定 社会条件下才会产生的现象。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旧有的社会秩序已濒临崩溃,一种新的伦理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GS·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历史评价不表现为肯定或者否定的情感 态度”不合文意,根据原文“这种评价不一定表现为肯定或者否定的情感态度”可知,D选项将 或然变为必然。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大凡文学家都能窥见”扩大范围, 应是“伟大的文学家”。B项,“绝无可能”混淆是非,从原文“一个社会中,建立在一定社会经 济生活基础上的伦理观念一旦形成”可看出,只要社会经济生活基础改变了,就可以打破这种 “定型”。D项,“只要…就…”过于绝对,从原文“对一部作品只有在正确地把握其历史价 值的基础上,方能对其政治伦理价值有正确的评价”可看出。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中,“对贵族夫人不可挽回的没 落深感同情”是伦理价值,“贵族不配有好命运”是历史价值,两者之间是冲突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