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6456

12《拿来主义》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0255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拿来 主义 第12课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学习目标 能够文章理清思路,准确解释“拿来主义”的含意。 对文中的重点词句的含义进行解说并且赏析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能够识别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 2 3 4 鲁迅(1881.9.25 ─ 1936.10.19 )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著作二十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阿Q正传》的发表,为新文学史树立了一面丰碑,对中国作家和世界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热风》、《二心集》、《而已集》等杂文,精悍犀利,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领域。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 关于杂文 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也已随之出现。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杂文的特点: 1、 形式短小精悍 ; 2、 文风生动泼辣; 3、 语言通俗易懂; 4、 强烈的战斗性和现实性。 通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冠冕堂皇  吝啬  玄虚  蹩进  残羮冷炙  脑髓  孱头  自诩 guān miǎn sè xuán bié gēng zhì suǐ càn xǔ “拿来”的内涵是什么?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拿来 主义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思考 识别 选择 课文前半部分跟后文阐述“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一味“送去”,出卖民族文化遗产 否定传统“全盘西化” “尊孔读经”,掀起复古思潮 左翼文艺队伍思想混乱,或反对继承旧文化,或反对吸收外 发生了恐怖,盲目排外 不断“抛给”,不断“送来” 表现 实质 危害(后果)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表现 实质 危害(后果)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不送不拿 盲目排外 闭关锁国 误国: 丧权辱国,导致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卖国媚外 卖国: 贻害子孙,国弱民贫 只受不拿 ,被强给 经济文化侵略 害国: 无从选择,造成文化危机 先破后立 文章结构 (1-2):从闭关主义说到送去主义及其表现,提出“拿来”。(提出问题) (3-6):指出送去的危害,批驳送去主义,否定送来的东西。(分析问题) (8-10):指明“拿来主义”的内涵,指出正确的做法。(解决问题)   (1—6)为什么要“拿来” (7)中心论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8—9)怎样“拿来” (10)“拿来”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是怎样论证“拿来主义”基本涵义的? 送去 ———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贻误子孙 因果论证 送来 ———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 深受其害 拿来 ——— 主动挑选,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错误态度 正确态度 不敢接触 孱头 全盘否定 昏蛋 全盘接受 废物 占有 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接受 批判吸收 少量保存 抛弃 比喻论证 创新 新人 新文艺 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不同内容: 一、导入 毛泽东曾说:文化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如何做”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二、知人论世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