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6560

3.10《光从哪里来》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3405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10,光从哪里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第 10 课《光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探究光的来源差异与光源发展 单元:《各种各样的能》 课题:光从哪里来(第二课时) 核心概念:4. 光现象与物质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4 年级①知道有些光是光源直接发出的,有些光是物体反射的(如月光);②了解激 光的特点及应用;③知道人造光源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能说出 “直接光源” 和 “反射光” 的区别(如太阳光 vs 月光);能列 举 2-3 种激光的应用,说出 3 种不同年代的人造光源。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人造光源的特点,能分析出 “人造光源越来越方便、明亮” 的发展规律。 3、探究实践:能通过 “反光实验” 观察反射光现象;能小组合作给人造光源按年代排 序,记录排序结果。 4、态度责任:了解激光技术的应用,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学习人造光源发展中,体会人 类的智慧,养成关注科技发展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区分 “直接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和 “反射光”(物体反射的光)。 2、了解激光的应用和人造光源的发展历程,按年代给人造光源排序。 教学难点: 1、理解 “反射光依赖直接光源”(如没有太阳光,就没有月光)。 2、准确判断人造光源的年代顺序(如篝火→油灯→白炽灯→LED 灯)。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反射光示意图、激光应用视频、人造光源图片)、实验材料(手电筒、 小镜子、黑色纸板)、人造光源模型(篝火模型、油灯、白炽灯、LED 灯)、“人造光源 排序表” 板书贴。 学生:个人作业本、“反光实验记录单”(每人 1 份)、“人造光源排序卡”(每组 1 套)、彩色笔、制作材料(卡纸、小镜子、胶带)。 教学过程 一、聚焦:从 “生活疑问” 入手,衔接旧知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谁能说说自然光源有哪 些?(预设: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呢?(预设:灯、蜡烛)” 2、情境提问:“晚上我们能看到月亮,月亮的光是自己发出来的吗?(预设:学生答 “不 是,是太阳的光”)那我们看到的月光,和看到的太阳光,有什么不一样呢?还有,超市收 款时,扫码枪会发出红色的光,那是什么光?它有什么用?” 3、学生猜测:预设学生答 “月光比较暗”“扫码枪的光是‘激光’”,教师不评价,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光从哪里来》(第二课时),解开这些疑问!”(板 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光源分类)衔接新课,用 “月亮的光”“扫码枪的光” 两 个生活疑问,激发学生对 “光的来源差异” 和 “特殊光(激光)” 的好奇心,自然导入新 课。 二、探索:“实验 + 排序” 结合,突破重点 材料准备:课件(反射光动画、激光应用图、人造光源年代图)、实验材料(每组 1 套: 手电筒、小镜子、黑色纸板)、“反光实验记录单”(每人 1 份)、人造光源排序卡(每组 1 套: 篝火、油灯、马灯、白炽灯、日光灯、LED 灯) 活动一:“反光小实验”——— 认识反射光 1、实验讲解与示范:“我们来做一个‘反光实验’:①用黑色纸板挡住手电筒的光,看 看纸板后面有没有光(预设:没有);②把小镜子放在手电筒前面,调整镜子角度,看看纸板 后面会不会出现光(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纸板后面出现了光斑!”)。” 2、小组实验与记录:“请大家按步骤做实验,把实验现象填在‘反光实验记录单’上(如 下表),再和同桌说说:镜子上的光,是自己发出来的吗?它来自哪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手电筒要对准镜子,慢慢调整角度,才能看到光斑哦”)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光的来源 手电筒直射黑色纸板 纸板后面无光 手电筒(直接光源) 手电筒照镜子,镜子对纸板 纸板后面出现光斑 手电筒(通过镜子反射) 3、原理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