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6647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9374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第13课 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因此这一时期称为国民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运动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 ①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1911 1913 1915 1917 二次革命 辛亥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运动 1921 1922 1923 中共诞生 工人运动 ②孙中山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他注入新鲜血液。 共产党 国民党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③反帝反封建的根本目标至今尚未实现。 2.中共三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1923年6月 广州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时间 地点 中共代表 主要 内容 意义 3.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1924年1月 广州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开始。 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4.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目标) 三大政策 (方法手段)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更广泛的民主 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维护工农的利益 5.成果: 全称 时间 地点 领导 作用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军校总理:孙中山 党代表:廖仲恺 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孙中山 周恩来 蒋介石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廖仲恺 ①创办黄埔军校 培养出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体现了军校为革命培养人才、挽救民族危亡的理念,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国)张灵甫 (国)薛岳 (国)白崇禧 (国)胡宗南 (共)陈赓 (共)徐向前 (共)叶剑英 (共)林彪 黄埔军校毕业的国共名将代表 材料:“统计自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6期学员,共计2万多人。” —黄修荣:《国民革命史》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离粤北上前,孙中山最后一次视察黄埔军校,临行前对蒋介石说:“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余未竟之志,则余可以死矣!” 5.成果: ②进行北伐战争 秉承遗志,决定兴师北伐,国民革命高潮随之到来。 时间 目的 斗争对象 总司令 初期战场 重要战役 英雄部队 结果 1926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蒋介石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击溃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张作霖 兵力35万 吴佩孚 兵力20万 孙传芳 兵力20万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概况: 材料三: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制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