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与遵义会议 一、红军长征 (一)背景 “围剿”红军手令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时间 国民党军 中央红军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毛泽东 第二次 1931.4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3.2 4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成功 失败 (一)背景 运动战: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游击战: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左”的错误(左倾) 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激进冒险 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倾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根本原因) 一、红军长征 一、红军长征 2.过程: 阅读课文,在图中依次标出长征的路线,事件? ①江西瑞金出发 (1934年10月)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陈树湘,红三十四师师长,这支部队被称为“绝命后卫师”,担负掩护任务,为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赢得宝贵时间。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后,红军总人数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老村民搬运红军尸首3天3夜,当时一眼望去,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染成了“赤水河”。江中到处飘浮着红军密密麻麻的尸体,顺流而下,竟一时堵住了水流。当地百姓为纪念死难红军,流传下“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一、红军长征 2.过程: ①江西瑞金出发 (1934年10月)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③强渡乌江,攻克贵州遵义 二、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 央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会址 (一)概况 二、遵义会议 (二)意义 材料一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二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 ———邓小平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有了正确的领导 由失败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14年 14年 幼年 成熟 一、红军长征 2.过程: ①江西瑞金出发 (1934年10月)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③强渡乌江,攻克贵州遵义 ④四渡赤水 ⑤巧渡金沙江 ⑥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一、红军长征 2.过程: ①江西瑞金出发 (1934年10月)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③强渡乌江,攻克贵州遵义 ④四渡赤水 ⑤巧渡金沙江 ⑥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⑦爬雪山过草地 ⑧突破腊子口 ⑨陕北吴起镇会师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