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巧练】教科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能力突破之单元综合运用 1.将光的现象与原理用线连起来。 2.阅读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点亮画面的魔法 投影仪是如何将微小的画面放大并呈现在大屏幕上的呢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是一场光的魔法表演,包含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投影仪内部配备一个高亮度的灯泡或LED光源,其发出的光为白光。白光实际上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组合出我们能看到的所有颜色。 接下来,光源发出的光会照射到一个小镜子或彩色芯片上。在这里,光被分成红、绿、蓝三种颜色,类似于三棱镜将阳光分成彩虹的颜色。随后,这些光通过一个调色过程,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创造出各种颜色。例如,红光与绿光混合形成黄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形成青光。 调好颜色的光随后进入一个镜头,这个镜头起到放大镜的作用,通过折射将光线“拐弯”,将图像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最后,屏幕将放大后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使我们看到清晰、明亮的画面。 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光源、分光、调色、折射和反射,将微小的图像转化为大屏幕上的精彩画面。下次观看电影时,不妨思考一下这场光的魔法! (1)投影仪工作时,都属于光源的部分是( )。 A.灯泡或LED光源 B.小镜子或彩色芯片 C.镜头 (2)投影仪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下原理和它一样的是( )。 A.三棱镜分解阳光 B.太阳能热水器吸收阳光 C.放大镜汇聚阳光 (3)投影仪的镜头不小心损坏了,下面可以替代它的是( )。 A.一张很薄的铝箔纸 B.一块干净的木板 C.一块透明的水晶 (4)投影仪的光经过镜头投射屏幕,与下面( )情况相似。 A. B. C.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凿壁偷光、立竿见影、坐进观天、一叶障目等; 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杯弓蛇影、镜花水月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水中折筷、海市蜃楼、池水变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答案】(1)A (2)A (3)C (4)B 【知识点】光源;棱镜 【解析】【分析】(1)A.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题干明确说明投影仪内部的灯泡或LED光源会“发出白光”,符合光源定义。故A正确; B.小镜子或彩色芯片的作用是分光、调色,不主动发光;故B错误; C.镜头仅通过折射放大图像,也不发光,故C错误。 故选A。 (2)A.投影仪通过分解白光为红、绿、蓝三原色,再按比例混合产生不同颜色,核心是光的分解与混合。三棱镜分解阳光是将白光拆分为彩虹七色,原理同为“光的色散(分解)”,与投影仪分光逻辑一致。故A正确; B.太阳能热水器是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故B错误; C.放大镜是通过折射汇聚光线,故C错误。 故选A。 (3)投影仪镜头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折射放大图像,需具备透明、能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性。 A.铝箔纸不透明不能让光线通过并完成放大,故A错误; B.木板不透明且无法折射光线,不能让光线通过并完成放大,故B错误; C.透明的水晶质地均匀且透明,光线可穿透并发生折射,能替代镜头实现基本的放大投射功能。故C正确。 故选C。 (4)投影仪镜头本质是凸透镜,核心作用是通过折射汇聚光线、放大图像,关键是“透明介质对光线的折射+成像/放大”。 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反射现象,与投影仪的原理不同。故A错误; B“光线经透明部件折射后形成清晰像” 的逻辑,与投影仪镜头折射光线投射画面的原理一致。故B正确; C.光垂直射入花生油中,与投影仪原理不同。故C错误。 故选B。 1 /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