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1373

3 不懂就要问 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648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懂,就要,教案
  • cover
第3课 不懂就要问 1.认识“诵、例”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产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精神的愿望。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产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精神的愿望。 3.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产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精神的愿望。 2.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新课导入 学校正在评选“小小推荐官”的活动,要求同学们从历史人物故事中寻找榜样,结合故事说说榜样的品质,并分享故事中打动自己的词句。今天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不懂就要问” 的故事,完成任务后,大家将作为“小小推荐官”推荐孙中山成为“标兵候选人”。 教师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学生齐读课题。 过渡:想要成为“小小推荐官”,需要完成四个活动任务: 任务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任务二:默读课文,把握大意 任务三:品析词句,感受新鲜 任务四:表达看法,推荐标兵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推荐官”情境任务,融合语言运用、思维发展与文化传承,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中汲取精神力量。四阶段任务层层递进,初读扫清障碍夯实基础,默读把握大意训练概括能力,品析词句、培养语感,推荐表达提升综合语用,符合 “学用结合”要求。以学生为“推荐官”,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激发学习主动性,渗透“问题意识”(呼应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借助历史故事,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悟榜样品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新知探究 一、初读体会 (一)任务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 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 (1)读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纠正字音。 私塾 戒尺 挨打 厉声 背诵 清楚 糊里糊涂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①借助图片对比理解“私塾”和“学校”。 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书先生,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②借助图片,了解“戒尺”。 戒尺:旧时私塾教师体罚学生的木板。 ③认识多音字: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依据新课标,旨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自主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符合“整体感知”要求。对“私塾”“戒尺”等词,结合图片讲解,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时代背景。多音字“圈”的学习,强化字词积累,为后续学习打基础。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引导多种识记方法,体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基础”的理念,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二)任务二:默读课文,把握大意 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课文讲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贴合新课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按事情发展顺序默读,助其建立文本与视觉信息的联结,降低理解难度。通过梳理“少年孙中山私塾提问”这一核心事件,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落实“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的目标。同时,为后续品析人物品质铺垫,体现“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阅读理解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