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1408

专题七 从探索浩瀚宇宙的历程看中国航天的发展复习课件(共8张PPT)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青海)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4360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复习,一轮,历史,中考,2026年,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三部分 热点微专题 二模块 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从探索浩瀚宇宙的历程看 中国航天的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为农耕生产观测天象,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动历法的形成与完善,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智慧之门。数千年之后,20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飞船升空到航天员漫步太空,中国向着星辰大海奋勇前行,以不懈探索书写航天强国建设的壮丽篇章,延续着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永恒追寻。 (2024·四川宜宾)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中国人就不断突破认识宇宙的边界。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研究古人对宇宙探索的实践,图中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写数字序号) 材料一: ①甲骨文中的天象记录 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 ③嫦娥奔月传说 【答案】证据:①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冲之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材料二: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在东晋天文学家虞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天文观测,并将数学方法运用到天文学领域,第一次将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与现代天文学测算结果只相差50秒,并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510年,南朝刘宋政府正式颁行《大明历》。20世纪,因其杰出的成就,相关国际组织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答案】成就:测算一年时长精确到365.2428天,创制历法《大明历》。原因:治学严谨,从不盲从;祖冲之出生在对天文历法都有研究的家庭,勤奋好学,具有创新精神,不断实践验证等。 时间 事件 意义 1956年 组建0038部队,钱学森担任院长 筹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 自制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开启了自行设计研制导弹的历程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4年 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奔月计划”启动 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作出新的贡献 2024年 嫦娥六号登月装置发射成功 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合作完成月球采样,和平开发太空资源 材料三: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部分) 【答案】特点: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稳步提高,走向世界;大力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精神:勇于探索、治学严谨、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于攻坚、无私奉献、追逐梦想、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等。 (4)结合“嫦娥”千年奔月历程,谈谈你从中国人探索宇宙过程中感悟到的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