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2121

【新教材】人教版(2024)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山西音乐汇 第2课时 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5025725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音乐,第三,课件,2课时,山西,单元
    (课件网) 山西音乐汇 回顾旧知 1、山西的简称是( ) 2、山西民歌色彩区分为( )色彩区 、( )色彩区 、( )色彩区 、( )色彩区 。 3、山西音乐的特点是: 晋 晋中 晋南 晋东南 晋西北 体裁形式丰富、旋律风格多样 歌词特色鲜明、节奏灵动多变 情感表达真挚、歌词纯真质朴 郭兰英(1930-)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演员、歌剧演员,民族声乐教育家,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其代表作有《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南泥湾》等 音乐家相册 山西民间音乐大家庭 晋 剧 小花戏 二人台 绛州鼓乐 晋南威风锣鼓 潞安大鼓 晋 剧 晋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又称中路梆子),是山西主流的传统戏曲剧种。 它的核心特点很鲜明:唱腔丰富{有乱弹、腔儿、曲子等多种演唱腔调,还常有拖长音的“梆子腔”听起来响亮又有韵味} 伴奏热闹{常用梆子、板胡等乐器伴奏} 题材多样{多演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晋剧是山西最有名的“大戏曲”,就像是山西民间音乐家庭里的大家长。 徐策跑城(晋剧) 特技表———帽翅功、髯口功   帽翅功   表演者用头部、颈部操纵两只帽翅闪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 技巧,通常用于戴纱帽的男性角色。当人物遇到难题或度思良策时,都 要进行帽翅表演。有双翅闪、单翅闪等多种形式。       单翅闪   一翅不动,另一翅上下前 后闪动,然后再稳住闪动的一 翅,闪动之前不动的一翅等。       双翅闪   左右两只帽翅上下同时闪 动、左右两只帽翅相互倒换上 下闪动,或一前一后轮转闪动等。   髯口功   髯口,即戏曲人物所戴的假须。   戏曲表演中,常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 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 甩、绕、抖、吹等多种。   推髯:沉思、观望。   捋髯:安闲、自得。 二人台 是河曲艺术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2006年二人台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二人台通常有一丑、一旦两个人表演而得名,舞台上他们载歌载舞配合默契,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和极具感染力的唱腔演绎着生活的百态。它的音乐融合了河曲当地的民歌小调,旋律悠扬婉转,节奏明快活泼。 二人台牌子曲《喜相逢》 小花戏 一般指左权小花戏,流行于山西省左权县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歌舞小戏,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它具有“一小二花三有戏”的特点,“小”指表演者年龄小、剧本小、演出场地小,“花”指衣装花哨、舞蹈步伐花哨、扭法花哨、扇法花哨,“戏”指有能够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它的表演风格为一步三颠膝要颤,上下起伏似波澜,轻盈灵巧扭摆甩,拧身转体臂划圆,欢抖彩扇如蝶舞,神韵要随意境迁。 左权小花戏《摘花椒》 绛州鼓乐 是流行于山西省新绛县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之一,它起源于先秦盛于明清。其表演形式丰富,有领奏、对奏、齐奏等,还有不同组合的交替变化和独奏华彩部分。绛州鼓乐有赛社锣鼓和鼓吹锣鼓两大类,其中赛社锣鼓是绛州鼓乐风格的主要代表。 代表曲目有《滚核桃》《老鼠娶亲》等 绛州鼓乐《老鼠娶亲》 晋南威风锣鼓 是流行于山西省晋南地区的民间打击乐艺术形式,晋南威风锣鼓相传始于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与当地“接姑姑迎娘娘”的走亲习俗有关。表演形式:主要有挎鼓表演、阴阳鼓和架子鼓三种。挎鼓表演较为灵活,鼓手挎扇形大鼓边打边舞;阴阳鼓将大鼓和小鼓置于同一鼓架上演奏,风格细腻;架子鼓主要盛行于浮山县,鼓高大呈桶状,放置在架子上,演奏风格轻快活泼。艺术特色:动作上追求“帅、漂、脆”,要求演奏者手、眼、身、步、头相互配合。队形编排注重阶梯分明的运动感,队列多为八路纵队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