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2443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7232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观刈麦》 《悯农·其二》 《归园田居·其三》 《悯农·其一》 学习提示 6.1《芣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 一、《芣苢》 芣苢 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流。 文化常识 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二雅”,105篇,多为公卿贵族所作。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如《小雅·采薇》《小雅·鹿鸣》。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颂”,共40篇。 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15国风,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如《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 《诗经·卫风·氓》。 文化常识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打比方,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芣苢(fú yǐ)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重章叠句、节奏明快、回环往复 有 掇 袺 襭 采 《芣苢》表现的是周代一群妇女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一边唱着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 捋 诗中的六个动词的顺序可以改变吗? 字 甲骨文/小篆 含义 纵观六个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展现了劳动的过程与欢乐。 这首诗美在哪里? 句式之美: 音韵之美: 用词之美: 形象之美: 重章叠句 节奏明快,回环往复 采、有、掇、捋、袺、襭 平凡而快乐的劳动人民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6.2《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 知人论世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大多描写自然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形成独具一格的诗风,称为“诚斋体”。 代表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著有《诚斋集》。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móu suō jiǎ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zhāo shà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shì zā 诵读诗歌 感受韵律 善用口语,押韵,浅白晓畅,通俗易懂 朗读诗歌 描绘场景 首联选取其中的动词将第一句概括为“抛秧接秧图”,请同学们参照这个范例概括出剩下的四幅图景。诗歌的首联包含两幅图景,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