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人应当坚持正义》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人应当坚持正义》核心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正义是因人而异的价值判断,无需坚守统一标准 B.坚持正义意味着无论代价如何,都应恪守道德与法律准则 C.面对非正义时,逃避与妥协是保全自身的最佳选择 D.正义的标准由权力决定,应服从强者的意志 2.下列语句中,与课文中苏格拉底“坚持正义”思想相契合的一项是() A.识时务者为俊杰 B.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3.下列对课文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对方思考,极具思辨性 B.苏格拉底始终围绕“是否应越狱”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证 C.文章仅依靠苏格拉底的单方面论述,缺乏与格黎东的思想碰撞 D.论证中注重逻辑推理,通过归谬法等方式强化观点的说服力 4.下列对课文中“正义”内涵的解读,最全面的一项是() A.仅指遵守国家法律,与个人道德无关 B.核心是维护自身利益,必要时可突破规则 C.包括恪守道德准则、遵守法律约定、坚守良知判断 D.是强者用来约束弱者的工具,无实际道德价值 5.下列行为中,最能体现课文“坚持正义”思想的一项是() A.为避免麻烦,目睹校园欺凌却选择沉默 B.发现商家售卖假货,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C.为获得晋升机会,在考核中隐瞒自己的失误 D.因朋友请求,为其伪造请假证明 6.下列对课文语言风格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犀利辛辣,以强烈的批判语气驳斥错误观点 B.平和恳切,以对话交流的方式传递深刻思想 C.华丽典雅,以辞藻堆砌彰显文化底蕴 D.简洁直白,以口语化表达简化复杂道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应当坚持正义》节选自柏拉图的《柏拉图对话录·格黎东篇》,记录了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与好友格黎东的临终对话。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以“产婆术”式的辩论风格和“追求真理、坚守正义”的人生信念闻名,其思想对西方哲学、伦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亵渎神明”“败坏青年”的罪名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一个夜晚,好友格黎东潜入监狱,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亡。格黎东提出了诸多理由:越狱可以保全生命,以便继续教导青年;不越狱会让朋友背负“见死不救”的骂名;雅典法庭的判决本身是非正义的,反抗非正义的判决并非违背正义。面对好友的恳切劝说,苏格拉底没有动摇,而是通过层层设问,与格黎东展开深入辩论,最终阐明了“人应当坚持正义,即便付出生命代价也不应违背正义”的核心观点。 苏格拉底所处的雅典,实行城邦民主制,但这种民主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的判决,正是当时雅典民主制度缺陷的体现———他因坚持独立思考、批判社会弊端而触怒了部分民众与权贵。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格拉底的选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他并非屈服于非正义的判决,而是以自身的坚守,践行对正义的信仰,维护法律与道德的尊严。 这篇对话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现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更在于传递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苏格拉底用生命诠释了“正义高于生命”的信念,他的辩论逻辑严谨,从“是否应服从错误判决”延伸到“正义的本质与坚守的意义”,引导人们思考个人与法律、正义与利益的关系。在当代社会,面对利益诱惑与非正义现象,苏格拉底的坚守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坚守正义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以对话录的形式记录老师的思想,既保留了辩论的生动性,又完整呈现了哲学观点的形成过程。《格黎东篇》作为其中的经典篇章,不仅是研究苏格拉底思想的重要文献,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