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 学年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练习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放大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能将物体图像放大。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_____,它让我们看到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_____。 3.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和细胞质,属于_____生物细胞。 4.地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和_____,前者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后者形成四季变化。 5.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_____提出 “日心说”,_____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6.正午时物体的影长随季节变化,夏季影长_____,冬季影长_____,这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 3.微生物都是对人类有害的,会引起疾病。( )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 5.昼夜交替现象只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与公转无关。( ) 6.同一时间,东边的城市比西边的城市先迎来黎明。( ) 7.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越亮观察效果越好。( ) 8.地轴是倾斜的,这是地球上出现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 9.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呼吸、进食等生命活动。( ) 10.如果地球停止公转,地球上仍然会有四季更替。( )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物体中,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 ) A. 盛满水的球形烧瓶 B. 露珠 C. 平面镜子 D. 放大镜镜片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现象,最可能是( )步骤操作不当 A. 擦载玻片 B. 撕洋葱表皮 C. 盖盖玻片 D. 滴清水 3.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 霉菌 B. 草履虫 C. 病毒 D. 蘑菇 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 A. 12 小时 B. 24 小时 C. 30 天 D. 365 天 5.当北半球处于夏季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处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 A.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 昼夜交替 C. 四季变化 D. 时间差异 7.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加入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 ) A. 提供营养 B. 限制微生物运动 C. 增加亮度 D. 保护显微镜镜头 8.关于地球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转轨道是正圆形 B. 公转时地轴始终垂直于公转轨道面 C. 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 D. 公转周期是 24 小时 9.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细胞能进行分裂和生长 D. 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存在差异 10.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太阳西升东落 B. 没有昼夜交替 C. 没有四季更替 D. 全球气温相同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 8 分) 1.简述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基本步骤(至少 4 步): 2.列举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的两种地理现象: (1)自转:_____ (2)公转:_____ 五、材料分析题(共 9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的 “漏刻” 是一种计时工具,通过漏水壶向受水壶滴水,箭尺随液面升高指示时刻。由于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不同,需更换不同箭尺。 材料二: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进入 “微小世界”。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现了植物细胞。 1.材料一中,不同节气需更换箭尺的原因是地球的_____运动导致昼夜长短变化(2 分)。 2.材料二中,列文虎克和罗伯特 胡克的发现分别体现了显微镜在_____和_____研究中的作用(4 分)。 3.结合材料,说说科技发明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3 分): 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