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018

2025-2026学年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练习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8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2026,学年,教科,2017,小学,科学
  • cover
2025-2026 学年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中练习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30 分) 1.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 ),例如( )、点燃的蜡烛等。 2.光是沿( )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都能证明这一特点。 3.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无法穿过,会在物体表面发生( )现象;照射到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可能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 )。 4.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 )、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现象。 5.制作潜望镜需要( )块平面镜,它们应与镜筒呈( )度角放置,利用的是光的( )原理。 6.地球从表面到地心依次分为( )、地幔和( )三部分,我们生活在( )上。 7.风的侵蚀作用会形成( )等地形,河水的沉积作用能让入海口形成( )。 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激光笔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直视。( ) 2.光可以穿过任何物体继续传播。( ) 3.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 4.地球表面的平原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 ) 5.潜望镜中的两块平面镜可以随意摆放,都能观察到物体。( ) 6.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没有任何益处。( ) 7.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 8.水土流失现象是自然力量造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 9.彩虹的形成与光的折射和色散有关。( ) 10.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发光的萤火虫 B. 打开的手电筒 C. 反射阳光的镜子 2.下列现象中,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 手影游戏 B. 湖光倒影 C. 小孔成像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传播方向不变 B. 发生折射 C. 完全被反射 4.制作潜望镜时,平面镜的正确放置方式是( )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随意摆放 5.地球表面哪种地形的特点是 “地面开阔平坦,海拔较低”( ) A. 平原 B. 山地 C. 盆地 6.下列地形变化中,主要由风的作用形成的是( ) A. 三角洲 B. 戈壁滩 C. 大峡谷 7.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 现代科技能准确预测地震 C. 地震时应躲在窗户旁边 8.下列现象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 用放大镜看书 B. 用镜子整理仪表 C. 筷子在水中 “折断” 9.三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彩色光带,原因是( ) A. 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B. 三棱镜吸收了部分色光 C. 光的直线传播被打破 10.为了研究 “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应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对比实验法 C. 演示法 四、简答题(每线2分,共 8 分) 1.请写出两种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或现象: (1)_____ (2)_____ 2.简要说明地震的成因: 3.为什么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 “折断” 了? 五、材料分析题(共 9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曾经植被茂密,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垦和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当地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水土流失面积持续减少。 材料二:潜望镜是潜艇、坦克等装备上的重要仪器,士兵可以通过它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观察外部环境。它的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结合材料一,分析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3 分) 2.材料二中潜望镜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如果潜望镜的一块平面镜损坏,还能正常使用吗?为什么?(4 分) 3.结合材料一的经验,说说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地球表面环境?(2 分) 六、综合应用题(共 13 分) 1.光路设计题(6 分) 小明想在不移动手电筒和书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