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392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520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6课,九一八事变
  • cover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日本学者伊豆公夫说:“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作用。”这场“民族解放斗争”的起点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2.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后,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中国内部,蒋介石集团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据此判断,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③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 ④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北平一些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们也提出“立泯派系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A.国难当头,团结合作成为各界共识 B.国民党发生分裂 C.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被广泛接受 D.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开始合作 4.下图是伪满洲国的宣传画,题目为《天国与地狱》,对这幅宣传画的认识有误的是(  ) A.欺骗人民 B.掩盖了中国人民持续性的反抗斗争 C.抹杀了日本对东北残暴的殖民统治 D.掩盖九一八事变的真相 5.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 B.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 C.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D.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毛泽东在《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一文中指出:“青年学生好比是一二·九运动的柴火,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用火一点。点火的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这则材料充分肯定了(  ) A.青年学生抗日救亡、英勇不屈的精神 B.中国共产党对这场运动的领导作用 C.青年学生深入民众的作风 D.学生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信念 7.“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下列事件通过 “妥协”方法解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8.在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写道:“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内容最能表明(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B.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0.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中说:“……愿率人民红军二十万众,与贵党军队联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战场,为自由解放之祖国而战……”材料中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11.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机 C.西安事变 D.甲午中日战争 1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