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405

专题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共27张PPT)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青海)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261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复习,专题,PPT,一轮,历史,中考
  • cover
(课件网) 第二部分 重点知识专题 二模块 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重点一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简述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因素。 大一统的政治传统;因俗而治的管理政策;贸易往来与经济交流;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大规模的民族迁徙;频繁的民族交往(战争、贸易、通婚、会盟等多种形式)等。 ◎简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有效管理边疆是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关键;治理民族和边疆地区应因地制宜、因俗而治;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交往中需秉持以和为贵、恩威并施,坚决打击分裂叛乱;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拓展设问 重点二 中国现代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措施 ◎简述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简述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感情,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国家政策和时事热点等。 拓展设问 [史料实证]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是一处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高等级楚国墓葬。墓中出土的文物有以铜豆、铜圆壶为代表的三晋文化器物,以漆木耳杯为代表的秦文化器物等。这些文物体现了( ) A.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B.楚国文化辐射各国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七雄之间兼并激烈 C [情境化](2025·山东滨州二模)某同学在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时搜集了《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壁画砖》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两幅画。从题名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特点是( ) A.汉化为主 B.方式单一 C.胡汉互鉴 D.交往频繁 C (2025·河南方城一模)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入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这一做法( )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削弱了藩镇势力 C.加强了中外交往 D.推动了民族交融 D (2024·江西)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A 1691年,康熙帝把蒙古的所有王公、新疆的部分王公和西藏的喇嘛请到多伦诺尔兵营,在这里阅兵和会盟。之后,清廷把漠北地区纳入直接管辖。凭借着喀尔喀部落在北部边疆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这次会盟( ) A.加强了东南海防 B.促进了中外联系 C.巩固了清朝疆域 D.激化了社会矛盾 C 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消息”指的是( ) A.开国大典的举行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开展      D.西藏的和平解放 D (2024·福建)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