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415

专题三 救亡图存与近代化探索复习课件(共24张PPT)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青海)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2738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复习,专题,PPT,一轮,历史,中考
  • cover
(课件网) 第二部分 重点知识专题 二模块 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三  救亡图存与近代化探索 重点一 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重点二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道路 ①探索历程的曲折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现近代化困难重重。 ②探索层面的递进性:近代化探索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对近代化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探索力量的多元性:中国近代化探索涉及多种力量,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 ④探索意义的深远性:尽管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经坎坷,但仍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获得最后的胜利。 拓展设问 简述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2025·安徽颍上二模)19世纪60—90年代,长江上频繁出现外国军舰的身影,它们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心理威慑的工具。这种“浮动的炮台”使得清政府在内政外交上不得不更加屈从于列强意志。这一状况始于( ) A.《南京条约》签订     B.《天津条约》签订 C.《北京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B (2025·江苏苏州)以下为晚清洋纱进口价格(按包计)数据柱状图,这一现象( ) A.说明外国商品竞争力弱   B.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表明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B [情境化](2025·辽宁抚顺一模)某班同学布置板报,粘贴了林则徐、关天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陈化成、邓世昌、左宗棠等人的照片,该板报反映的是( ) A.英雄———反抗侵略 B.模范———维护边疆 C.先锋———创新制度 D.榜样———伟大工程 A (2025·辽宁铁东一模)“在改革方式上,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惊险一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B (2025·河南项城二模)《马关条约》签订当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接连发表四篇文章,第一次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自这时起的近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所有爱国者心目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材料意在强调甲午战争( ) A.加深了半殖民地的程度 B.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C.加剧了清朝财政的负担 D.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 (2025·河南鲁山三模)时人评价《万国公报》“论古今各国兴衰之故,并西国学校之事及格物杂学”,其1894年每期约为4 000 份,1897年每期约为5 000份,1898年总发行量达38 400份,为当时各种刊物之首。其发行量剧增得益于(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废除科举的刺激 C.变法维新的需要      D.列强瓜分的狂潮 C [史料实证](2024·湖北武汉)下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A (2025·湖南涟源一模)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尊孔复古时代 D.民主科学时代 D 1937年12月14日,美国记者司迪尔报道:“日军绝少提及首都沦陷前后城墙内上演的悲剧。无数悲怆、恐慌、野蛮拥塞在那数天之内。”司迪尔报道的是( ) A.日本侵略台湾 B.南京大屠杀 C.东北三省沦陷 D.台儿庄战役 B [项目式学习]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