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979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期中)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17959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西省,检测,PDF,试题,语文,期中
  • cover
金溪一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初三第二次月考 6.班级要编辑一本诗集,收录同学们的原创作品。下列最适合作为诗集名称的一项是() 语文试卷 A.《青春之歌》B.《学习心得》C.《考试指南》D.《复习资料》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20分)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4分) 2.请按试题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答在试题卷或其它位置无效。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苏轼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共11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一作:新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酒贱①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贱:便宜。②妨:遮蔽。 诗歌是人类经验的提纯,我们可以从诗歌里汲取超越困境的智慧,完成一次次生命的极限冲刺。语言 的力量终会积攒成精神的力量,阅读诗歌能给予我们对抗赠杂与喧嚣的能力。那些伟大的诗句蛰伏在你的心7.(2分)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里,将在遥远的某一个瞬间复活,成为一种内生的力量,自给自足,源源不断,让我们即便行驶于生活的快 车道上也能具备张(ch1)一有度()不紧不慢的能力。 A.“夜来风叶已鸣廊”用景物描写烘托氛围,秋风落叶的萧瑟呼应“秋凉”之感。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B.全词以“北望”收束,结合题目“和子由”,明确指向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C.“月明多被云妨”以“明月被云遮”的实景,隐喻理想被现实阻碍的无奈。 (1)(chi) (2)嚣 D.词中“愁”“凄然”等词直接抒情,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豁达基调完全一致。 2.(1分)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8.(2分)词的上阕“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学习诗歌,需要我们静心品味。通过反复诵读,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我们不能囫囵吞枣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9~12题。(10分) 地阅读,而要细细揣摩每一个词语的深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祖逖①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③,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的类型:修改意见是: 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 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 A.这首诗的意境很飘逸,让人浮想联翩。 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容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 B.他漫游在诗歌的海洋中,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⑧,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C.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摇曳,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D.我们要认真理解诗歌的主旨,不能断章取义。 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治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 如果想真正读懂诗歌,你就不能只停留在朗读层面。如果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浅显,你就没法触达诗 【注】①祖逖:东晋名将,著名的“闻鸡起舞”主角。②主簿:古代官名,主管文书簿籍。③绸缪:形 人的精神世界。 容关系密切。④睿:指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⑤军谘祭酒:古代军事参谋官名。⑥骁健:勇猛健壮的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3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人。⑦戎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入侵中原的外族。⑧廪:粮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