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第二次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7分)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 的时期。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 。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 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跳望世界的平台。走进校园不是为了 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 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填写拼音。(1分) 出类拔萃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B.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 C.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 D,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骖境中露陶过、历练过。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中横线处,最糌的项是()(2分) ①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时形成的 ②就是因为他们的人上理越是从那W起步的 ③他们的知识基馏是在那时爨定的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②③ 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B.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端 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 蒸馏,味同嚼蜡矣。(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5.名篇名句默写。(8分) (1)范仲淹《渔家做秋思》词中,“ , ” 既写出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口□,□□□□口?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口 口, ”,渲染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 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