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9671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23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237603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年秋,统编,新版,语文,情境
  • cover
(课件网)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富贵不能淫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壹 知识必备 贰 初读:晓畅文意 叁 细读:解读思想 肆 目录 思考探究 伍 课堂小结 陆 实词迁移练习 柒 积累拓展 捌 本课件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参考、融入教材课后题 “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丈夫宁为玉碎,不能瓦全。” 关于真正的 “大丈夫” 之内涵,孟子又有着怎样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孟子的世界,探寻他眼中的 “大丈夫” 之道。 1.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学常识以及文言现象。 2.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反复诵读,积累名句,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 重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张仪、公孙衍、苏秦、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募泽、邹忌、毛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知识链接 张仪,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人物链接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 最初出仕魏国,后为秦惠文王所用为秦将,因替秦国收复河西,而受封大良造。后离秦,再仕魏国,首倡联合山东诸国共同抗秦。曾佩五国相印,名盛一时。后因合纵失败,加之不断卷入列国政争,而被魏国、韩国弃用。晚年,一说死于魏国政争,一说被秦武王尊为相邦,死于秦。 人物链接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5分钟。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yǎn xī yān ɡuàn rǔ yín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害怕。 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 “然后”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行冠礼。 谨慎。 告诫。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教导、训诲。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教导他;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正道。 这里指丈夫。 介词,把。 能,能够。 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动词,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