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8题,每题2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D A C D A A C B D C C A C D C D A 非选择题(3题,共39分) 19.(11分)(1)排序:A、C、B。(3分)A的历史价值: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石器。B的历史价值:说明商周(商朝)时期我国的青铜制作工艺高超。C的历史价值:说明河姆渡人从事农业生产。(每点1分,共3分) (2)时期:春秋时期。(1分)贡献: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回答任意1点即可,1分)作品:《黄帝内经》。(1分)地位: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或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1分) (3)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成就辉煌。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弘扬传统文化。(意思相符即可,1分) 20.(12分)(1)变化:从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1分) (2)图一人物:老子(1分)思想主张: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回答任意1点即可,2分)。图二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民众;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回答任意1点即可,2分) (3)现象:百家争鸣。(2分)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回答任意2点即可,2分) (4)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相符即可,2分) 21.(16分)(1)评价:商鞅变法使秦国内立法度,整顿政教,外开山泽,民富国强,最终扫平六合,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分)措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任答2点即可,2分) (2)政治大一统方面:措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1分)作用: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分) 经济大一统方面: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1分)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2分) 交通大一统方面:措施: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1分)作用:使秦朝的交通四通八达,便于加强对全国的管理,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流。(2分) 文字大一统方面:措施:统一文字为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1分)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推行,不同地域的人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分)(任选两个方面即可,共6分) (3)示例一:观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1分)论述:商纣王统治时期,征伐不断、大兴士木、赋税繁重、酷刑严苛,失去民心,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武王灭商,推翻了商朝的残暴统治。秦实现统一之后,秦始皇在思想上推崇法家,用严刑峻法治国,实行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引起人民不满,最终秦王被刘邦、项羽掀起的起义推翻统治。(4分) 综上所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统治者采用仁政方能稳定社会秩序,采用暴政则会加速统治的灭亡。(1分) 示例二:观点:统治者的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