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十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沪科版2024 物理观念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科学思维 通过生活现象能够推理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核心素养 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固 液 气 6种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 物质三态: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像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 状态变化: 物质状态可相互转化,如加热冰会变成水,水继续加热会变成水蒸气。 ※ 了解物质三态变化,能更好认识世界 物态变化 熔化定义 ■ 概念: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比如冰化成水,就是典型的熔化现象。 ■ 条件: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使分子运动加剧,固态变为液态。 ※ 熔化是物态变化重要过程 熔化及其特点 熔化及其特点 常见的熔化现象 冰雪消融 金属加热 蜡烛燃烧 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冰块放入杯中,不久冰块开始熔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杯中都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的情况。 冰在逐渐熔化变少,但水的温度并没有升高。 这是怎么回事 想一想:其他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否也不变 现象: 熔化及其特点 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熔化及其特点 1、铁架台:用于固定试管和温度计。 2、温度计:用于测量固体的温度。 3、试管:用于盛放待熔化的固体。 4、搅拌器:在加热过程中搅拌固体,使其受热均匀。 5、烧杯:盛放水,作为间接加热的介质,以控制加热速度并避免固体直接接触火焰而烧焦。 6、待测固体:海波和石蜡。 7、计时器(如秒表或手机计时功能):用于记录时间。 8、水:水浴加热(水浴法),使试管内物质受热均匀。 9、陶土网: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10、酒精灯:提供热源,使固体熔化。 注意:组装器材时应 自下而上。 熔化及其特点 将适量的海波放入试管中。 点燃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海波慢慢开始熔化。 当温度计的示数升至40℃左右时(海波的熔点:48℃),开始计时。 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并将每次记录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中。 将海波换为石蜡,找出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时间/min 0 1 2 3 4 …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熔化及其特点 熔化及其特点 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表明: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开始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有固定的熔点。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熔化及其特点 熔化及其特点 晶体熔化图像分析 AB 段 固态升温,温度不断升高 特点:物质处于固态,吸热升温 BC 段 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特点: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状态为固液共存 CD 段 液态升温,温度持续上升 特点:物质完全熔化为液态,吸热升温 熔点 BC 段对应的温度值 意义:晶体熔化的特定温度 熔化时间 BC 段对应的时间跨度 反映:晶体熔化所需时长 ■ 实验现象: 在非晶体熔化实验中,我们能看到它的温度不断上升。比如蜂蜡,加热时温度持续升高,没有稳定的温度点。 ■ 特性原因: 非晶体内部结构不规则,粒子间作用力不均匀。加热时,粒子吸收能量逐渐活跃,温度随之持续上升。 ※ 非晶体熔化温度持续上升,与晶体有明显区别 熔化及其特点 ■ 晶体特征: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食盐是立方体。 ●有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