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宋声学校八年级中段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史料的价值进行分类,下列史料属于研究鸦片战争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琦善上书道光帝的奏折 B.电影《鸦片战争》海报 C.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虎门销烟雕塑 D.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宣传片 2.某一主题为“历史悲痕、铮铮铁骨”的序厅雕塑,鸦片、大炮、战舰、铁链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塑造出如天外陨石轰击清朝版图的造型效果,寓意砸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迷梦(见下图)。在该序厅我们可能会( ) A.“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完全颠覆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得到实践 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 D.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 4.19世纪50年代,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的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情势的改进。”这表明列强发动侵略战争是因为需要( ) A.向中国走私鸦片平衡逆差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C.在中国开设工厂便于侵略 D.割占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 5.某条约规定,允许鸦片以“洋药”的名义进口,每百斤征收税银30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该条约是( ) A.《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6.诗人孙德振在游览某地后写下诗句:“百年遗址,断墙边,锁住悠悠青史……英法洗劫苍苍,萧条如许,花似当年否。”该诗人游览的遗址最有可能是( )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故宫 D.长城 7.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中国外交转型,从原来的拼命抗拒到被迫接受与适应。下列各项中,能较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C.劫取巨额的赔款 D.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8.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这些变化 ( )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表明晚清传统外交遭到冲击 C.刺激了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 D.体现了清政府主动对外开放 9.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所示是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天王玉玺。该文物见证了( ) 10.“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开启了中国走向自强、求富的现代化道路 11.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鸦片贸易 1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在最后遭到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双重的革命任务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源是遭到内外夹击 13.以下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以判断,他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康有为 14.下面是徐中约所著的《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在第十三章 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有可能是( )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13.3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正式建立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15.在汇报过程中,报告人展示了下面的大事年表,这张大事年表反映出( ) 时间 事件 1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