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2395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两所中学联考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8654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联考,答案,试卷,期中,历史
  • cover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数据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这一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不仅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用兽牙、海蚶壳等制作装饰品,并懂得人工取火。材料中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万古江河》一书的作者许倬云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寻找植物果实 B.集体狩猎动物 C.原始农业兴起 D.使用打制石器 4.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其在农业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北京人遗址 5.良渚古城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具备( ) A.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先进的手工生产技术 C.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D.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6.“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创造众多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交融而成 7.《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 ) A.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B.氏族公社内部出现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激烈的战争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8.《孟子集注》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译文:诸侯一次不朝见就贬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讨伐。)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确立了天子世袭特权 B.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落 C.诸侯对周王有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9.《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美玉),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姬姓诸侯国,都城朝歌)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与这一作品创作背景有关的史实是( ) A.弭兵大会 B.礼崩乐坏 C.兼并土地 D.春秋争霸 10.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牺尊,整体为牛形,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铸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业地区特色明显,使用原料单一 11.下图中的剑和矛上面布满精美的菱形花纹,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生产工具的革新 B.争霸战争的爆发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铸造工艺的高超 12.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在春秋时期称霸的重要诸侯国到战国时期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 ) A.秦 B.晋 C.楚 D.周 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商鞅变法( ) A.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实现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14.都江堰在修建中选择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