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绘制时间轴是培养历史时空观的重要方法。观察下面时间轴,山顶洞人应该生活在哪一时期(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 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 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 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 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3.下列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序的是( ) A. 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 B. 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 C. 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 D. 私有制———国家———生产力的发展———阶级 4.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 强化了诸侯权力 B.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5.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周王室地位衰微 B. 中央集权加强 C. 儒学居主导地位 D. 社会和平稳定 6.以下三则史料共同说明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行之百年 白起为秦伐赵,破长平军,欲道灭赵。———《史记》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A. 遭到了旧贵族的激烈反对 B. 以严刑峻法为核心 C.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D. 直接导致秦国速亡 7.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 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B. 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 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升 D. 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8.在某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用诸子百家思想表达了他们对“上课说话现象”的看法。甲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厉惩罚。”丙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学派是() A. 甲—儒,乙—法,丙—道 B. 甲—儒,乙—道,丙—墨 C. 甲—墨,乙—法,丙—道 D. 甲—道,乙—墨,丙—儒 9.如图分别为四川三星堆和安徽阜南(属于商文化前中期)出土龙虎纹青铜尊,两者高度相似,据此推测( ) A. 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 三星堆文化由徽人创造 C. 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D. 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 10.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上。所记内容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这说明甲骨文( ) A. 记录了商代人的社会生活 B. 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C. 均以隶书的字体进行呈现 D. 是了解夏朝社会的主要依据 11.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②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③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④统一全国文字和货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某书信朗读节目第一期朗读的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战事不知要持续多久。”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 ) A. 该信是书写在纸张上的 B. 信中“战事”是为了统一全国 C. 此家书写于公元前3世纪前期 D. 该信是采用楷书所写 13.成语故事的背后蕴含着悠久的中华历史。下列成语故事搭配错误的是(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