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3312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50323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试卷,答案,图片,语文,南阳市
    2025 年秋期期中九年级语文巩固与练习 参考答案 1.(1)引申 幅员辽阔(每空 1 分,共 2 分) (2)zài qiè(每空 1 分,共 2 分) (3)将“一部精妙的文学著作”和“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调换位置(1 分) 2.③⑤①④②(3 分) 3.①沙鸥翔集 ②锦鳞游泳 ③雾凇沆砀 ④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忽复乘舟梦日边 ⑦鸡声茅店月 ⑧人迹板桥霜(每空 1 分,共 8 分) 4.①注重挖掘和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历史元素融入文旅项目中。 ②提供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演出和互动活动。 ③服务贴心周到,提供便利设施,还有政府发放文旅消费等优惠措施。(每条 1 分,共 3 分) 5.示例:南阳·致足智多谋的你 在范蠡故居探寻“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经商之道,在医圣文化园寻找中医养生的秘方, 到石桥镇张衡博物馆触摸天才留下的痕迹。 要我说———南阳真是一个值得三顾的好地方。(4 分) 6.①爱改自己的文章②热爱家乡③尽力帮助青年④尽力帮助家乡(每空 1 分,共 4 分) 7.(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沈从文删改文章时牵出的一条条字迹交织的原稿比作 蜘蛛网,突出其删改内容之多,再联系前一句,更能展现出沈从文在"爱改文章"方面的认真 投入、不厌其烦。(2 分) (2)运用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沈从文开心时孩子气的样子,表现了他晚年 时期看破了一切得失荣辱之后的爽朗豁达、善良温和与从容淡定。(2 分) 8.引用他人的评价,高度概括了沈从文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沈从文的回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9.①星斗其文比喻沈从文的文章如明星北斗,闪耀文坛,具有极高的文学成就。②赤 子其人形容沈从文为人如赤子,心地善良、纯洁。③这句话全面概括了沈从文在文学上的卓 越成就和人格上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美。(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10.①文博场馆和景区景点应强化监管主体责任。(或要优化讲解的准入与评价制度, 构建“技术防火墙+人文过滤网”的双重机制,以制度之尺、监管之绳,筑牢“历史真实”的防 护栏)②讲解员应努力转型成为“传灯人”,将过去的知识搬运模式升级为美育引领模式,以 专业且深厚的知识素养作支撑。③新技术赋能,推出各类创新活动和新玩法。(从监管主体、 讲解员和新技术三个角度作答即可。每个角度 1 分,共 3 分) 11.①文章首先在开头指出“文博热”背景下讲解服务成为热点,但存在“假俗乱”讲解现 象。②接着从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角度指出“假俗乱”讲解的危害。③然后从文博 场馆和景区景点以及讲解员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④最后总结得出讲解对“文博热”的意义。 (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共 4 分) 12.文本一围绕博物馆讲解的“假俗乱”现象,从危害和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侧重于 如何解决问题。文本二围绕“文博热”持续升温的原因,从博物馆的意义和新技术赋能两个方 面进行分析,侧重分析原因。(意思对即可。两个文本的分析各 2 分,共 4 分) 13.A(2 分) 14.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2 分) 15.①写滁州风景优美,为下文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②写滁州百姓出游,表现了 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③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每条 1 分,共 3 分) 16.(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 丰衣足食,学者都是良材,四方少数民族乃至万物都各得其宜。(4 分) 17.《水调歌头》借月抒怀,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亲友的思念和对 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月夜忆舍弟》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战争给人 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